(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石玉林)最近,分界鎮七賢村村委會主任吳伯元,來到幫扶戶李金芳家中,查看草雞飼養情況,向她傳授夏季草雞防疫技術要領。吳伯元說:“作為一名農村黨員干部,不僅要管好村里的事務,更要帶頭創業,帶領群眾上致富項目。” 分界鎮七賢村是我市有名的家禽養殖第一村,年均三黃肉雞養殖量在100萬羽以上,僅養雞一項,全村年收入600余萬元。前年底,肉雞市場相對疲軟,吳伯元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上,引進草雞苗1.5萬只,免費分散給全村農戶養殖,家家戶戶每天都有收入進賬。 近年來,分界鎮牢固確立“創業為本,黨員領先”的理念,在農村黨員中扎實開展創業競賽活動。到目前,該鎮1300多名農村黨員都有了1~2個創業項目,帶動萬余農民創業。 為提高農村黨員的創業能力,該鎮充分利用鎮黨校、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村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等陣地,對農村黨員進行政策法規、實用技術、創業技能等知識培訓,增強農村黨員創業致富的本領。充分發揮鎮現有的甜豌豆、蠶桑、綠花菜等特色產業基地的龍頭作用,為黨員創業提供實踐平臺,讓黨員在干中學、學中干,豐富實踐經驗。依托鎮、村便民服務中心,為黨員創業提供一條龍、保姆式服務,開辟服務黨員創業的“綠色通道”。一方面,設立黨員創業專項基金,充分發揮小額貸款的作用,幫助農村黨員解決在創業中的資金瓶頸。到目前,基金已為50多名黨員提供擔保貸款資金300多萬元。另一方面,堅持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模式,依托鎮高效農業示范園、鎮工業集聚區等平臺創建黨員創業孵化基地,為農村黨員創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 在創業競賽活動中,該鎮堅持示范“引路”,帶動全民創業。18個村居黨組織書記都領頭創辦了1個年收益達10萬元以上的創業致富項目,并帶動5戶以上的黨員群眾創業。近年來,隨著繭絲綢業的逐步復蘇,趙莊、張竹、沈界、沿河、王橋、滕興等村的黨組織書記帶頭示范,積極動員本村農戶拓桑養蠶,桑園面積由原先的不足300畝,擴大到現在的3500畝,這些村60%的農戶養蠶,每畝桑園平均一年可以養4張“蠶寶寶”,一年下來“蠶寶寶”可為農戶創收1300多萬元,人均增加收入220元。 該鎮動員已經成功創業的農村黨員,把現有的創業項目做大做強,并開發引進新的項目,從而帶動更多的黨員群眾創業。官莊村普通黨員何杰,原先是村里的生豬養殖大戶,年出欄生豬量達到5000頭以上。在長期的市場經營中,何杰發現,自己養殖的生豬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而村里不少生豬養殖戶由于規模小,養殖形式粗放,不光經濟效益低,而且風險很大。前年,何杰成立了分界鎮官莊村生豬專業合作社,吸納本村76戶家庭加入到養豬行列,年出欄生豬量近萬頭,產值720多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