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宋佳)走出“象牙塔”,他們是我接觸的第一群人。來到泰興公路站上班已經三個多月,我不再喜歡用“他們”,而是習慣用“我們”來稱呼這樣一個群體。 今年是迎國檢的關鍵之年,公路站每個部室每個人都顯得非常忙碌。翻開日記本,許多事情又回到了我的眼前,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難以言狀的幸福感在心里慢慢滋長……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雨 今天是愚人節,也是我正式上班后的第三天。 我們法制辦的范主任抽空給我上了一次課。我一直想知道怎樣才是“迎國檢”,今天終于清晰起來。 范主任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歸根結底,公路人就是要依法維護路產路權,規范養護行業監管,保障公路橋梁安全暢通,這也是‘迎國檢’的要義所在。” 初來咋到,我對泰興充滿了好奇,就在網上搜索到一份泰興地圖,密如蛛網的城鄉公路,讓我充分地感受到了老一輩公路人的心血和智慧。 因為公路的緣故,我對泰興這片熱土一下子親近了許多。現在,我也成了一名公路人,我和我的前輩們一樣,不能預料以后的公路發展會發生怎樣巨大的變化,但是,從今天開始,我的信心更足。 2010“迎國檢”,我也已經準備好了……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第一次跟隨路政股王股長上路巡查,讓我對“自信”這個詞有了全新的理解。 每走百十米的樣子,王股長就停下車,向公路沿線的有關對象宣傳公路法律法規,要求他們不得隨意安放移動非標、不亂堆物品、不在公路及公路控制區設置障礙。 我利用午休時間認真地整理好卷宗,這也是我正式上班以來完成的第一份“作業”。下午一上班,我就興沖沖地送去給王股長審閱。他正在埋頭整理資料,面前堆放著一大疊待辦的文件。很顯然,午餐后他就一直在工作。 王股長參加工作已經10多年,是個年輕的老革命。難道他就是傳說中的“工作狂”?我斗膽問了一句:“我們‘迎國檢’,是不是要每天這樣搞突擊?”王股長笑著說:“當然不是。‘國檢’是手段,‘自檢’才是根本;‘自檢’過硬,何懼年年‘國檢’?” “自檢”過硬,何懼“國檢”?我恍然大悟。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雨 今天劉站長交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寫一份關于更換護欄和交通標志的“請示”。我閱讀了相關材料,認真撰寫并打印以后,自認為很滿意,第一次走進了站長辦公室。 站長室很整潔,我卻有點緊張,遞上文稿就愣愣地站在一邊。劉站長笑笑說:“小宋啊,剛來還適應吧?” 我點點頭,頓感釋然。劉站長接過稿子,邊讀邊改,連標點也沒有放過,前前后后改了三遍。我頓時又緊張起來。 劉站長抬起頭把稿子還給我的時候,還是那樣笑呵呵地說:“我們寫文章好比修路,也要仔細檢查,不允許亂修、更不能不按規定修,是吧?即便是按規定修,多讀幾遍不為多,多改幾遍更不為多,是吧?” 這一句長者一般的教誨,寓意深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公路人的嚴謹、務實。稿子多讀幾遍不為多,多錯一處不為小,這句話,將會讓我受用一生。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晴 上班整整三個月了,我經常花一整天時間坐在大堆的卷宗中間,一本一本地翻閱,從這些卷宗當中熟悉法制業務,提高充實自己。 這些檔案資料包括處罰、許可的卷宗、臺賬,巡查日記,標志標線、各類裝備的統計情況,上級來文等等。每一本都很整齊,五年前的檔案,除了紙張泛黃,都還那么干凈,字跡整齊且準確無誤。卷宗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就是范曉霞,立卷人是她,送達人是她,簽收人還是她。 每次看這些卷宗,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樣大的工作量,除了需要專業知識和規范理念之外,還需要耐心、細心。這么多年,她是怎么堅持的呢? 我不由得想起了范主任對我的一次批評。她平時有個習慣,每天下班之前都要仔細檢查電腦顯示屏是否已關?打印機和復印機的電源燈是否還亮?反面沒用過的A4紙是否收好?有一次我下班忘記關燈,第二天她委婉地批評了我。 現在,這些無聲的檔案盒仿佛在告訴我,這種批評其實也是一種愛。細節決定成敗,做工作哪能粗枝大葉呢?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晴 我學會辦理超限處罰的手續嘍! 今天,路政大隊同事在巡查過程中,發現了三輛貨車超限運輸,需要立案處罰。范主任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定義當事人、如何閱讀檢測單、怎么做詢問筆錄、怎么做勘驗檢查筆錄……我笨手笨腳地制作完一份筆錄后,范主任仔仔細細地看了以后,又指導我逐句逐段地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已經是晚上18:30了,范主任的臉上還掛著笑容,耐心地和超限運輸車駕駛員解釋著什么,但是她平和的話語里,絲毫沒有妥協的余地。“治超是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處罰的目的是糾正違法行為,而不是創收,所以自由裁量上就低不就高,但是不等于不處罰。” 范主任,我將會是你信得過的好助手。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因為要做的事情多,早早地來到了辦公室,沒想到唐股長來得更早。一見到我,他就遞給我四篇新聞稿件,內容全部是他們路政二中隊這個周末的工作情況。 他們又沒有休息。從3月下旬起,他們已經連續工作了四個多月。這個周末,他們不僅白天加班,晚上和夜間還駕駛巡邏車加強對干線公路的巡查,勸說群眾不要焚燒秸稈、不要占道打谷曬場。因為高考在即,他們還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清障活動,為高考和中考考生打造了一條綠色通道。 我身邊的同事大多不拘言談,但都行色匆匆,我只能從我們公路信息網站上的新聞報道當中了解到他們的行蹤。這幾天,王股長忍著腎結石發作時的疼痛一直堅守在治超一線;年過半百的吉股長,加班的次數已數不清,無論到幾點,她都帶著溫柔的笑容,她曾經對我說:“群眾來辦事,多等一分鐘不短,我們加班一小時不長”…… 都說成長需要經歷拔節的疼痛,我卻是幸運的,在人生路上遇到了他們。 其實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也會在平凡的崗位上走過平凡的一生。我卻在想:“我挖到了一座金礦,蘊含著太多閃亮的品質,值得我去學習,只有學會了,才是真正的成長。” 我會一直努力下去,讓我自己,成為“我們”當中合格的一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