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醫科大學和蘇州大學醫學院的泰興籍大學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于黃橋、分界、河失等鄉鎮的老百姓。 7月22日下午,黃橋致富路上有七、八位大學生志愿者在路邊搭建了兩個涼棚,為過往的行人發放宣傳資料、健康手冊等,并給前來咨詢的市民量血壓,進行身體檢查。 大學生志愿者告訴記者,他們都生長在農村,知道村民想了解哪方面的健康知識,所以在學校時,他們通過圖書館、網絡等途徑,將肺結核病、甲型肝炎、流感細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的預防和病后護理等常識編成冊子發放給村民,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 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的14名在校大學生來到市社會福利院,給老人們送去了關愛和歡樂。在今年已101歲的高壽老人江明霞的住處,同學們陪老人聊天,與老人一起唱起了《洪湖水浪打浪》。 【記者感言】“三下鄉”重在“真下鄉” 眼下,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得熱熱鬧鬧。不少大學生走進編輯部,希望報道他們“三下鄉”的情況。 “三下鄉”活動還是深受群眾歡迎的。農村需要知識,農民渴盼人才。大學生“三下鄉”服務應該真正為農村著想,為農民著想,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提供扎實、有效的實踐服務活動,這樣做也有利于大學生真正成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