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人們更加重視食品衛生安全。近日,衛生部門對我市的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 7月22日上午,記者隨衛生監督部門突擊檢查了全市兩家持有工商營業執照的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檢查發現,兩家規模不大的餐飲具消毒服務企業消毒設施簡陋,消毒方法不合理。在泰興市康潔餐具用品消毒服務中心,餐飲具消毒多采用人工洗碗,工作地污水較多,生產環境不清潔;餐具包裝車間不密閉,存在著二次污染的可能。 在另一家好潔餐具消毒服務中心,部分從業人員未辦理健康證就上崗,也沒有固定的消毒設施。在22日的檢查中,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現場對兩家餐飲單位的消毒餐具進行了采樣。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市衛生監督人員當場提出了書面整改意見。 【新聞觀察】餐飲具消毒“迷人眼” 根據規定,餐飲具集中消毒的工藝流程應當嚴格按照“回收、去殘渣、浸泡、機洗、消毒、包裝及儲存”等幾道工序實施,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市餐飲具集中消毒的工藝流程卻打了折扣。 在泰興市康潔餐具用品消毒服務中心,兩名在地面上洗碗的工人告訴了記者相關的清洗流程:“洗好了上機沖洗,洗一遍,再洗第二遍。”然而當執法人員來到洗碗機及烘干機前,見到的是落著灰塵的機器,機器內落著大量的飯菜殘渣。 即使是在成品包裝車間,也是隨處可見沾在餐具上的蒼蠅,面對著即將包裝的餐具,幾名工作人員的行為引起了檢查人員的注意:“不干凈的就必須拿掉,怎么可能全部都干凈呢?” 據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介紹,就是這些餐具,從各飯店回收后,在進行這樣的集中清洗、消毒并塑封包裝后,就直接配送到各個飯店了。 集中式餐飲具消毒作為一種新型服務行業發展迅猛。國家衛生部于2004年取消了對消毒服務機構的行政許可,這無形中降低了餐飲具消毒服務機構的行業門檻。而這一行業技術含量也不高,很容易就能從事這行,造成了監管上的難度。 因為入門門檻較低,技術含量也不高,我市近年來出現了四家家庭作坊式的餐飲具消毒廠。眼下有證并且正在經營的兩家,這些作坊大都在村落里,一般都是普通的住家,對外沒有企業名稱明顯標識,臨時雇傭幾名勞動力,也難以保證人人擁有健康證,以及規范的消毒措施。沒有正規的消毒機械,也沒有正規的消毒流程。這些家庭作坊大都使用盆洗和消毒柜兩種方式進行餐具清洗消毒。盆洗,便是地上擺上幾個大盆,里面倒入84消毒液進行餐具消毒,一盆水可以使用多次,餐具難以有效消毒。 據衛生部門初步統計,這樣的餐飲具在我市市場的日消耗量達8000套,相關部門表示將加大檢查和監管力度,確保我市集中式餐飲具消毒服務行業健康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