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斌 通訊員 蔣振)前不久,市政府發出《泰興市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在泰州四市兩區率先繪出今后五年的轉型升級路線圖。 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市基本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45%以上,高端制造業產值占制造業產值的比重達40%以上;培育1個規模總量達1500億元級園區和1個1000億元級園區、2個300億元級園區、1個100億元級園區,園區規模總量占全市經濟總量的80%以上;培育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300家以上,其中超10億元企業50家、超50億元企業5-6家、超100億元企業2-3家,上市企業5-6家。 市經信委副主任張河介紹,今后五年,我市將以“學趕蘇南、跨越發展”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自主創新為動力、科技進步為支撐、節能減排為導向,大力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構建結構布局優、技術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支撐跨越發展的新優勢。 今后五年,我市將按照“主導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思路,堅持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并重,鞏固壯大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工業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在加快主導產業高端化進程上,重點推進化工產業精細化、集聚化、低碳化發展,著力構建氯堿、塑膠、煤化工和電子化學品等產業鏈;推進機電產業智能化、微型化、系統化發展,著力打造減變速器、電氣機械及器材、船舶制造及配件、汽摩零部件等產業鏈;推進醫藥產業生物化、綠色化發展,著力培育現代中成藥品、化學藥品、生物藥品、原料藥、醫療器械及藥包材料等產業鏈。在傳統產業品牌化上,通過改造升級、創建品牌和管理創新等,推進減速機、樂器、電子接插件等特色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實現系列化、規模化發展;推進農副產品加工業由初級向高、新、特、優終端產品延伸,實現產業規模化、基地化發展;推進輕工紡織業由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營銷和服務環節延伸,實現由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轉變,不斷擴大在國內外市場的份額。在以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上,重點支持發展以光伏、太陽能光熱等為主的新能源產品,以高分子材料、合金材料、電子化學材料、納米材料為主的新材料產品,以環保裝備、節能設備為主的環保節能產品,加快促進新興產業規模化,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同時,按照“集群化培育、高端化提升、品牌化帶動”的要求,加快推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提升,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 自主創新能力是區域競爭力的核心力量,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為此,我市堅持把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驅動力,引導和扶持企業加快實施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重點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將引導和支持市“30強”、“50佳”企業加快創建成省級以上研發(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建設實驗室、研發中心、校企聯盟等創新組織,引導和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產品由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提升,由價值鏈低位向價值鏈高位提升。為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我市將在加大科技三項經費支出、積極爭取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上級扶持獎勵資金的基礎上,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企業技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高新技術產業所得稅等各項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率優惠;對新辦的中外合資、獨資醫藥類生產等,以及區域內兼并重組的醫藥企業稅收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的比例獎勵返還。力爭技術改造投資中技術裝備的投資達70%以上,主要行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加強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推廣應用,重點推進產品研發、設計的信息化,推進生產裝備與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推進產品流通信息化。力爭企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生產、管理、創新活動的比例超過50%。 堅持招大培強并舉,以重大項目、行業巨人引領轉型升級。緊盯世界500強和央企,持續引進和實施一批對全市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具有較強支撐和拉動作用的重特大項目。對符合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項目,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同時,鼓勵和支持重點骨干企業、產業龍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高位嫁接、合資合作、戰略性重組,加快企業規模裂變擴張和做強做優,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泰興特色的“地標型”企業集團;引導和支持減速機、樂器、電子接插件等行業龍頭企業,加快行業、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整體競爭力。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必須持續增強人才智力支撐。我市將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積極利用國內外人力和智力資源,加快構建一批以創新領軍人才為核心的企業家人才隊伍、以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為主導的管理人才隊伍、以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骨干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據介紹,繼續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引進高層次人才、行業領軍人才和化工、機電(船舶)、醫藥等支柱產業緊缺的研發人才。 轉型升級既做好加法,又做好減法。繼續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限期強行淘汰一批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工藝技術、裝備等落后產能,對“兩高一低”企業實施限產、停產等強制性措施,不僅關閉全部小化工,而且關閉一批中型化工企業。明年,全市所有園區外不能穩定排放的化工企業全部關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