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護工人正在334省道城黃公路131KM處回填土方,搶修被暴雨沖壞的一處公路護坡。 (特約記者 王志平 攝影報道)持續幾天的暴雨天氣,造成了我市部分交通基礎設施損壞,給全市路網通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7月13日上午,記者在市道分蔣線14公里處黃橋鎮境內看到,道路南側的積水已經占據了半幅路面,積水深度超過了20厘米,過往的行人車輛只能避讓謹慎通行。同時,道路南側的護坡已經出現了裂縫,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 據了解,近幾天來,我市出現了持續降水過程,累計降水近100毫米,這給我市東部高沙土地區的路網工程帶來了一定影響。由于雨水的不間斷地沖刷,我市334省道、新廣線、元馬線、古墩線等多條主要交通干線出現了路肩、路基塌方等不同程度的情況。經初步統計,出現坍塌、積水的地段近200處 。 市公路管理站站長劉金泉介紹,通過巡查,全市4條干線公路沒有出現大的損毀,新廣線、珊七線幾條市道有一部分路段出現損毀,而且引發了一些交通事故。 暴雨過后,我市交通部門立即啟動緊急預案,加強路網巡查、搶險加固等工作,努力將損失和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7月13日上午,記者在334省道姚王鎮和河失鎮交界處看到,道路南路的路坡已經出現了較大范圍的坍塌,10多名工人正加緊開挖土方,建堰護坡,防止更大范圍的路基坍塌。與此同時,在新廣線河失鎮境內、古墩線分界鎮境內等多個路段,隨處可見排除積水、加固路基的施工場面。 劉金泉表示,他們將對塌方的路段首先進行圍堰,等天氣晴好以后,再及時進行修復。 據了解,大范圍的降雨來臨之后,交通部門迅速啟動了緊急預案,備足了鐵鍬、消防泵、木樁等搶險工具,組成了6個小組來往于全市各條主要干線,排查險情、豎立警示標志,同時組織了近200人的搶修隊伍,奔赴一線,截止目前,全市各主要干線通行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