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袁進生 記者 韓登軍)6月底,一種歷時10年、投資近億元的抗癌中藥制劑“蘄龍膠囊”已進入報批審核階段。據了解,江蘇濟川藥業集團在研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產品有10個,5年內將陸續報批。創新型項目為企業帶來了幾何級數的效應,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0.42億元、利稅1.78 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1.1%和30.4%。 濟川藥業把高等院校作為自己研發新項目的重要基地,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他們與北京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天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20多個院校合作,先后立項10多個創新型經濟項目。與天津中醫藥大學、兒科專家李少川教授合作研發的“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獲得國家專利授權,填補我國治療小兒感冒藥的空白,并成為治療手足口病的指定用藥。與吉林中醫藥研究院合作的純中藥制劑“蒲地蘭消炎口服液”項目,被列為江蘇省火炬計劃項目,并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這些高新產品給企業帶來了高額的回報,被國家權威機構篩選為“甲型流感”防治用藥,年銷售額突破4億元。今年上半年,創新型產品的銷售收入占企業銷售總額的70%以上。 同時,濟川藥業與高等院校聯手打造“科研航母”。近兩年,他們高薪聘請碩士、博士和副高職稱以上的人才10多個,組建了集團藥物研究院,形成了以自主知識產權為目的的產品創新平臺。集中力量研發了緩控釋、中藥萃取等醫學前沿技術,轉化了一大批重大新藥科技成果。該研究院被認定為省級技術中心。今年,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的現代化研究檢驗大樓將竣工交付使用。目前,企業正在積極申報省級創新型產品研究中心和省級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為了造就一大批自己的“李時珍”,濟川藥業在大規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與高等院校合作,投入600多萬元興建了集團商學院,常年進行員工職業技能培訓。與北京大學聯合辦學,先后舉辦了兩個北京大學高級管理人員濟川班,100多名企業管理骨干得到深造。另外,每年招收本科以上的人才100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