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人劉某開了一家服裝廠,他放著好好的生意不做,伙同他人設下圈套,對自己的“老主顧”實施敲詐勒索,案值高達30多萬元。近日,4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歸案。 日前,黃橋派出所對4名敲詐勒索案的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市人民檢察院對該案件進行審查并提起公訴。 去年11月,在分界鎮開服裝廠的劉某接到老主顧宜興鼎佳服裝有限公司的一個加工合同,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批外貿服裝。當時,受金融風暴影響,劉某的服裝廠出現了資金周轉不暢的情況。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劉某動起歪心思。犯罪嫌疑人劉某抓住對方急需要貨的機會,想向對方多要十萬塊錢。 劉某找來朋友葉某,商量如何唱一出“雙簧戲”。于是,劉某寫下一張25萬元的欠條給葉某。兩人謀劃,葉某半路攔截前來提貨的宜興方貨車。如果要放行,就必須立即還給他25萬元的欠款。 當時,犯罪嫌疑人劉某和葉某,與宜興公司方跟單員杜某三人去黃橋一家浴室商量還錢和放貨的事,名義上是商量,其實是為了拖延時間,讓宜興方副總經理徐總過來協商解決這件事情。 宜興方的負責人徐總得知消息后匆匆趕到黃橋,他找到平時有合作關系的“老朋友”——另一個服裝廠的老板嚴某,請他出面解決。 徐總考慮,“老朋友”嚴某也是做服裝的,和劉某他們肯定比較熟,從中協調會有作用。那么這個“老朋友”能幫他解決這個麻煩嗎? 接到電話的嚴某立即與幾個朋友找到正在黃橋公園的劉某和葉某。寒暄過后,嚴某就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嚴某把犯罪嫌疑人劉某喊到外面問情況,劉某就把情況說給他聽了,嚴某的意見是多要點錢。 既然話都挑明了,大家心里也就各自有了一本帳,各自盤算著自己能得到多少好處。 6名犯罪嫌疑人商量,一共敲詐宜興方18萬元,其中劉某獨得15萬元,其他3萬元由幾名犯罪嫌疑人平分。 宜興服裝廠的徐總堅持認為劉某欠葉某的25萬元與她無關,讓葉某趕緊放貨。而葉某卻咬死住如果不還現錢,就堅決不放貨。 劉某乘機離開,制造籌款假像。當即,徐總的“老朋友”嚴某與其同伙向對方提供了解決事情的方案。 眼看著當天必須交貨,徐某被逼無奈,打下了18萬元的借據,并以自己的一輛本田商務車作為抵押,才拿到了被扣押的這批貨。事后,徐某向公安機關報了案。通過審理,劉葉二人設圈套在先,嚴某受委托發現圈套,在利益的驅動下,伙同上述二人實施敲詐勒索。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