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余華 特約記者 泰供軒)“我們全村人都是這里的常客,圖的就是農家店的貨真價實和方便。”7月3日,記者在市廣陵鎮顧周村袁中興的便民利民農家店看到,這里店面寬敞明亮,商品琳瑯滿目,與城里的超市一樣。正在購物的錢春明欣喜地說,以前買東西要上街進城,現在抬腳就到。 “像袁中興這樣的農家店全市今年又建了12家。”市供銷總社主任陳新亮說,這是我市為加快構建農村現代經營服務新體系,扎實推進“新網工程”建設的一個縮影。 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簡稱“新網工程”,是服務新農村建設、助推“三農”發展的重要載體。今年來,市供銷總社結合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意見》,將推進“新網工程”建設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統盤考慮,精心組織,強化督查,實行倒計時推進,成績斐然。止目前,全市累計建有農資商品連鎖配送放心店297家,直營和加盟的各類日用品超市、賣場、便利店及24小時便利店205個,煙花爆竹直營和加盟店85個,半年時間就完成上交年度建設任務。 倡導誠信經營拓展市場 “現在村民相信農資店,都到我這里買東西。”袁中興一邊照應顧客,一邊和記者嘮起來。“當然,我也是按規矩辦事,所有生活用品和農用物資都到配送中心進貨,這樣才能保障商品質量,維護農民利益。農民買得放心,我們也賣得放心。” 為了讓農民放心消費,就近買到質優、價廉、安全的商品,市供銷總社惠農農資公司在商品質量管理上,做到了含量、劑量不足的商品堅決不進,有違規標識的商品不進,杜絕過期商品進門;凡是統防統治的品種做到嚴把驗收、檢測關,每進一批、送檢一批,確保批批抽檢合格。確保了所有農資商品“標識規范,質量合格”,環保、低毒、高效,并向社會公開承諾,既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又確保了保供穩價。 陽光超市把“服務你我他,幸福送萬家”作為企業的服務宗旨,明確規定所有經營人員不得與顧客發生有理無理的爭執爭吵,還專門設立“委屈”獎。如今,“陽光”服務已深入人心,“陽光”品牌已植根百姓心中,“陽光”無假貨已成人們的共識。去年,該超市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誠信單位和先進單位。目前,他們在注重店容店貌和門頭裝潢的基礎上,正落實標識的統一使用。 注重農副產品市場購銷網建設 陳新亮說,今年來,他們重點發揮了天龍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引領輻射作用和與江蘇新海油脂有限公司實行合作。目前,天龍蔬菜專業合作社成員110 人,基地設施面積2450畝,種植面積4000畝,種植品種10個,4個產品被國家農業部檢測認證為綠色產品,6個產品被省檢測認證為無公害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和贊譽。通過“超市+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農副產品經營流通模式,促進農副產品“進城、進超市”。在天龍蔬菜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下,100畝草莓、500畝果品、300畝的甜葉菊種植和1000畝設施大棚西瓜均取得了理想效益,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與此同時,市供銷總社充分利用和發揮為農服務社的作用,幫助江蘇新海油脂有限公司收購、銷售、兌換油菜籽、大豆及其它植物油。目前,該公司生產的系列產品上已標有合作總社標識,生產的銀杏茶籽油等產品已打入上海世博會。陳新亮高興地說:“我們的產銷對接真正成為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平臺,企業搶占市場、發展壯大的有效載體。” 優化服務增強競爭能力 為了不斷強化服務功能,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增強競爭能力,市供銷總社注意抓好了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煙花爆竹三大公司服務體系建設,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業務技能、政策法規,文明用語、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專題培訓。市惠農農資公司所有農家店經營者,在做好農資商品供應的同時,既把一些正常防治知識及時傳授給農民,又適時將一些新技術、植保配方的注意事項講解給農民;還與廣電部門合作開通“惠農農資小喇叭”服務平臺,每個農家店配1個無線調頻小喇叭,定時為農民提供天氣預報,并組織他們收聽科學施肥、安全用藥等方面知識,助農增收。 目前,農家店業主不僅成為農資商品的銷售員,還成為農民種好田的輔導員和農副產品的信息員。陳新亮說,下一步還要把農家店辦成農資商品的銷售中心、農產品的交易中心、信息咨詢中心和農民的文化娛樂中心,進一步拉近農村與城市的距離,讓農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城里人的購物、消費環境,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特色服務。 前不久,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局副局長龍文一行來泰興調研時,對市惠農農資公司連鎖經營模式使供銷系統的服務延伸到村到組到農戶,使廣大群眾享受到最為放心快捷的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作為連鎖經營最基礎的“六統一”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證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購買到放心優質農資,這對于全國供銷總社改革農資經營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