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丁向群 徐明)6月27日上午,分界鎮南周村埠口一組貧困戶王來福不僅被民政部門列為低保對象,還當上了村里的一名保潔員。王來福感激地說:“黨的好政策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村貧困人口的社會保障工作,把加強和完善農村貧困人口社會保障工作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來抓,全市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五保供養、農村養老保險、社會救助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貧困人口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市鎮兩級財政每年用于補助、救助資金7500多萬元,近4.5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從中受益。 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市民政、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等部門根據各自工作職能,多方籌措資金,對貧困人口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救助,初步形成了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社會保障體系。市民政部門積極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了貧困農民的基本生活;大力開展 “關愛工程”,對農村“五保戶”實行了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完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提高了自然災害救助的能力;制定了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對農村貧困人口實行醫療救助。市衛生部門在與民政部門配合開展醫療救助的同時,積極推進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提高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市教育部門積極開展幫困助學“陽光行動”和對農村貧困學生實行以免收教材費和學費,對寄讀學生實行生活補貼“兩免一補”為主的系列救助措施,為貧困學生構建了一條不因貧失學的綠色通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真實施“民生就業”工程,以貧困家庭脫貧為目標,實施就業脫貧“五包”培訓,使全市750多戶貧困家庭改變了命運。 保障經費投入不斷增長。各鄉鎮、各部門在財政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對社會保障所需的必要經費,基本做到優先安排。與此同時,采取積極向上爭取、開展社會募捐等多種手段籌資,不斷增加社會保障經費投入。據市財政部門統計,我市每年向上爭取和各方籌集用于農村貧困人口社會保障的資金總投入達到7500多萬元,其中用于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約4100萬元,用于補助農村重殘無業人員生活費1200萬元,從而保證了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社會保障工作的正常運轉。 社?傮w水平提升明顯。一方面,農村低保不斷提標擴面。全市農村低保擴面已達19926戶28505人,低保標準由2005年的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年補足2040元,使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五保供養水平明顯提升。保障農村五保戶對象5700余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供養標準也已提高到集中供養每人2400元/年,分散供養每人1800元/年。敬老院“關愛工程”建設快速推進,全市16個鄉鎮的敬老院全部改、擴建或新建到位。同時,市民政部門結合實際,修訂完善泰興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規范民政的救災資金使用程序,提高救災救濟資金補助標準,全市救災救濟能力不斷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