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村千戶”掛扶工作啟動以來,市級機關各部門在增強村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幫助扶貧戶、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去年,掛扶工作有了明顯起色。 輔助“三農”有了突破。66個掛扶部門為掛扶村發展高效規模農業4800多畝,累計開發三產工業項目38個,已有45個掛扶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或超過5萬元;兩年多來,掛扶村累計鋪設鄉村公路18萬多米,筑硬質渠道3萬多米,修建橋梁79座、泵站85個;文化科技等要素的注入進一步強化,市級單位各部門為掛扶村修建村辦公室、活動室、文化體育場所,贈送科普書籍,訂閱報刊雜志,舉辦科普培訓班,組織掛扶村干群赴先進地區參觀學習,多途徑、多渠道增強村干部致富技能。 資金“瓶頸”得到破解。為解決資金問題,機關絕大多數部門和掛扶村干群齊心協力,采取多種形式,保證掛扶村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66個掛扶部門為掛扶村年度實際投入資金在3萬元以上的有58個,超過10萬元的有12個,為掛扶村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掛扶觀念獲得新轉變。在過去的掛扶工作實踐中,慣于重基礎建設輕經濟發展、重“輸血”輕“造血”的扶貧思路,尋求發展的意識不強。這一輪“百村千戶”掛扶工作開展至今,最明顯、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市級機關各部門轉變觀念,堅持扶貧與扶志結合,“輸血”與“造血”并舉,通過組織外出參觀學習、送科技下鄉、文化下鄉、健全黨員活動管理網絡等,幫助掛扶村干群調優精神狀態,激發掛扶村和貧困戶自身的積極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