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嚴新峰 通訊員 張志棟)河面波光粼粼,岸邊垂柳依依,園中錯落有致,小道曲徑通幽。 走遍印達村的角角落落,你會為這美麗的村莊所陶醉。這里家前屋后看不見一處雜草、垃圾,每戶門前都有一個別致的小花壇,村里還建成了農貿市場、平民藥店、陽光超市、群眾文化娛樂中心,全村實現了購物看病不出村、信息娛樂不出戶、健身休閑不進城、文化學習有陣地、求職就業有門路、生活養老有保障。 有誰會想到風景如畫、和諧安祥的印達村,10年前卻是一個“人見人怕”的貧瘠地,全村只有一家村辦企業,村民生活水平低下。可10年后的今天,印達村卻成了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示范村,他們的富民強村之路引人關注。 富民強村得民心 發展才是硬道理。多年來,以沙志龍為黨總支書記的印達村黨總支一班人,始終圍繞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大力實施“富民強村”戰略。 為了吸引企業來該村投資,村黨總支想方設法為企業提供了一條龍、“保姆式”服務。由于干部敢想、肯干,該村先后引進了18家村辦企業,經濟總量連年攀登新臺階。 村委會還通過土地流轉,將三分之二的土地集中起來發展高效農業,不少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發展工業和旅游業上來。 沙志龍說,目前,該村引進18個能人到印達承包了1000畝土地來搞精品葡萄圓;發展了420多畝大白菜,畝純收入達到1550元,估計總收入在75萬左右。 為民謀利暖民心 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讓印達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村兩委會逐年加大了村級公共事業的投入。 2006年起,印達村先后投資1300萬元興建路道,目前全村通組、通戶的道路全部實現硬質化,村民徹底告別了土路。投資50余萬元建起占地1萬平方米的農民休閑廣場,吸引鎮內外群眾健身。 在新農村建設中,村兩委會還把發展“農家樂”作為重點,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切入點,對全村20公里河道兩岸的雜樹、雜草、蘆竹實現清除;根據村莊建設規劃,組織拆除了150多處不在規劃線上的雞舍、豬窩、草垛等,全面清理全村6公里道路兩旁的垃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環境綜合整治為該村發展旅游觀光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按照總體規劃,該村制定出“農家樂”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分期分批做好“南線訪古觀光、中線風味美食、北線休閑度假”三篇文章。 目前,以十方庵觀光點、基本農田保護區、高效農業觀光區、娛樂休閑區為代表的景點已經初現雛形。 “我們將充分利用本村自然生態、民間文化以及農民生活等資源,致力發展旅游觀光業,打造蘇北旅游第一村。”沙志龍說。 文明創建樂民心 在撐大農民“錢袋子”的同時,印達村黨總支還采取切實措施,豐富群眾“腦袋子”。 該村農民文化協會安排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五老”人員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組建160人的龍獅隊和文娛宣傳隊,不斷排練新節目,利用節日和農閑時節進行演出。 該村除了利用國家法定節日舉行慶祝活動,結合開展各種主題教育外,全面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打造出印達節慶文化品牌,吸引全體村民共同參與傳統節慶活動。 目前,該村正常舉辦的節慶活動有三月初三桃花節、七月三十河燈節、十月初八物貿節(廟會)等,基本達到“每季兩個節,月月有活動”。 如今的印達村人,生活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上個月中旬,泰州市委書記張雷在曲霞鎮印達村調研時指出,印達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走在了全泰州市前列。 如今的印達村,正向著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