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稻谷飄香的地方,有我可愛的印莊,白鵝歡歌在小龍河水面,綠樹環抱著秀麗的印莊……”在河失鎮印莊村,由村總支書記朱三峰改編的《印莊村村歌》被村民們廣泛傳唱。 “這首歌寫得太美了,一唱起它就覺得特別溫馨!”對于這首村歌,村民們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朱三峰是泰州市教育局師資處處長,去年8月,他被選派到印莊村任黨總支書記。 “轉變村風民風,文化建設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載體。”在教育系統工作多年的朱三峰到印莊后,決定以文化品牌提升村民素質,增強村民們的凝聚力。 印莊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近2000名勞力中有四分之三在外打工。為方便游子通過網絡了解家鄉變化,去年9月,朱三峰建起了河失鎮印莊村博客,定期將村莊風貌、村務活動等在網上發布。該博客吸引了所有在外印莊人的關注,很多人在博客上提出對印莊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目前,該博客的點擊率已達1.3萬人次。 “印莊村博客不僅增強了村民們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時也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朱三峰透露,今年春節后,本村一位在外能人看到家鄉良好的投資環境后,投資400萬元回村辦起了服裝廠。 為了讓村民們享受讀書樂趣,去年,朱三峰爭取到了3000余冊價值2萬元的嶄新圖書,建起了村圖書室。這些圖書涉及科普、文化以及實用養殖技術等,受到了村民們的熱捧。如今,圖書室在冊會員已有800余人。 去年,朱三峰還邀請篆刻家李生麒刻制“印莊”印章并作為村徽。村徽篆書字體,莊重古雅,極好地彰顯了印莊歷史。 朱三峰介紹,印莊村徽的設計還查證到了印莊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原來,印莊原名為印樂市,曾經出了一個狀元叫張八(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戊辰科武狀元)。乾隆十九年,撫州樂安縣(今江西樂安縣)發生災荒、叛亂,張八領兵前往進剿。由于張八單身匹馬安撫災民并解決困難,深得災民愛戴。老百姓了解此情,對張八評價很高。如今,在印莊,還有關于張八的石人、石馬。 也許緣于這段歷史,印莊村愛好書法,喜歡讀書的風氣很濃。72歲的老人寫出過萬壽圖,5歲的兒童能背唐詩宋詞。村里100多個村民愛好書法,紛紛為設計村徽出謀劃策。 村徽讓大家有自豪感,村歌讓大家有凝聚力,村博客讓大家暢所欲言。朱三峰感嘆,小小的村莊,要有一些特色載體才能凝聚人心。 各類溫馨標語廣告牌也成為印莊的一道靚麗風景。“印莊好,是因為您好!”懸掛于村里的各主干道。朱三峰說,這條標語是他精心構思的,目的是從正面角度來激勵村民守法規、有愛心。 “印莊人有愛心、懂感恩。”朱三峰說,玉樹地震后,村民自發捐款3000元援助災區。村民丁云茂罹患胰腺癌,欠下了巨額醫藥費,還是捐出了20元。“錢雖不多,但同樣表達了我的感恩之心。”丁云茂說。 由于文化建設成績顯著,2009年,印莊村獲得了河失鎮唯一的工作創新獎。 朱三峰表示,目前他正籌劃聯系名師到印莊開辦家長學校,對村民進行創業技能培訓,鼓勵更多的農民外出務工、自主創業。 “兩年內,把印莊打造成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生態村,這是我的目標。”朱三峰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