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5月24日,宣堡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姜國慶高興地說,目前,正在抓緊時機,綠化美化基地環境,計劃興辦釣魚、旅游、休閑項目,讓沙土養螃蟹基地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宣堡水產專業合作社創辦于2008年10月,總投資120萬元,在宣堡鎮梅埝村宣堡港以北的高沙土地區,流轉農民邊遠土地360畝,開挖池塘,專門養殖螃蟹,取得了較好的效益。2009年,養殖螃蟹5.5萬斤,總收入達218萬元,創利潤82萬元,平均每畝收益2280元,開創了高沙土養殖致富的先河。 因地制宜建社 規范土地流轉 宣堡水產專業合作社是由梅埝村農民姜國慶發起的,他在外地經常看到許多農貿市場上螃蟹生意火紅,銷售量大,便萌生了養殖螃蟹致富的想法。2008年8月,姜國慶找到宗云、宗建華等幾個老朋友商討,決定創辦養殖螃蟹專業合作社。在梅埝村黨總支的大力支持下,確定在該村宣堡港以北的沙土地上進行開發。高沙土地區養殖螃蟹容易漏水缺氧,技術要求很高。為此,他們先后組織人員分別到興化、蘇州、高淳等地參觀學習,結合實際探索出一條高沙土地區養殖螃蟹的路子。 為了規范流轉土地,合作社堅持依靠村黨組織和群眾的大力支持,堅持有償、有序、規范的原則,從300多戶農民手中流轉800多畝土地,建立了螃蟹養殖基地。在流轉的過程中,為了讓農民有利可圖,他們在每畝補償800元租金的同時,承諾逐年上浮,從而得到群眾理解。村干部協調了群眾走路、水泵設置、生產用建筑物等有關問題,較好地解決了合作社運轉中的有關矛盾,趕上季節適時放養蟹苗。 科學合理喂養 積極開拓市場 科學提水是高沙土地區養殖螃蟹的一項重要措施。蟹苗繁殖期水層保持20~30公分為宜,隨著蟹苗不斷生長,水層要不斷提高,因此,他們兩三天就提換長江水一次,確保池塘供水的需要,使螃蟹味美味鮮。為了解決水生青苔和雜草,他們經常打撈,保證生長環境。他們與香港天龍特產品水產進出口公司掛鉤,落實合作社為該公司的螃蟹養殖基地,公司還派來一名專家進行技術指導。 為了培育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已的品牌。合作社積極申請注冊“三水”螃蟹商標,以優質的產品打入海內外市場。去年國慶期間,該合作社養殖的螃蟹上市后,受到很多客商的青睞。天津一家水產門市部派人駐在宣堡,等著提貨,半斤一只的大螃蟹價格每斤100元左右,最高價達到118元。 兼顧群眾利益 增加農民收入 螃蟹養殖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流轉土地的農民除土地租金外,合作社還照顧土地流轉戶投工,每個工日25~30元,使他們增加收入。2009年,打工農民從合作社取得的收入有13.2萬元。除此之外,村民還為合作社提供螺螄作為飼料,去年共向合作社提供螺螄21萬多斤,收入9.5萬元。一些務工群眾說,土地流轉后,一心一意在外打工,不用心掛兩頭,收入還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