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興鎮三陽村村民周金平對全家今年四個月以來的進賬進行盤點:田里收入2000多元,家禽家畜及其他1500元,夫妻倆打工掙得1.6萬元,收入與去年同比高出了1000多元。三口之家,收入還不錯,夫妻倆開心地笑了。 近年來,三陽村突出農民增收這一核心,堅持多措并舉,著力構筑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據統計,2009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41元,同比增長1441元。去年,該村進入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行列。 發展個私工業,增加勞務收入 三陽村黨總支書記常小平認為,讓農民增收最直接的渠道就是發展企業,增加就業,增加勞務收入。身為村干部和航宇電器廠廠長,他充分發揮雙帶作用,通過加強客戶服務、加快新品開發等手段,企業新增了幾百家客戶,村內先后增加了12家為航宇配套的企業。該村還引進了恒通通訊、創佳化工等企業,使一個工業經濟空白村實現了工業的起步和發展。工業經濟的發展,解決了該村富余勞力的轉移,目前企業吸納本村300多名勞力進廠務工,人均月工資都在1500元以上。工業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近年來,累計有400多萬元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上,鋪設硬質道路16公里,疏浚河道48條次。 發展規模農業,增加務農收入 土里刨金,同樣可以盤活希望的田野。常小平說,近年來,為克服糧食種子雜亂差的狀況,該村積極推廣使用優良品種,組織統一訂購,去年小麥畝產達到450公斤,增加了農民收入。努力推廣農業機械和先進栽培技術,該村購買了5臺插秧機,并對采用機插秧的農民適當進行補貼,既降低了耕種成本,又提高了糧食產量。為了推廣秸稈還田新技術,該村鼓勵農民自費購買了3臺中型拖拉機和滅茬機,并主動聯系外地滅茬機械作業。2009年,全村沒有燒一畝秸稈,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農本。積極發展高效規模農業,該村通過積極爭取,引進了一個高效規模農業項目,項目占地面積120畝,通過土地流轉為村民帶來7萬多元的收入。如今,該村長毛兔和生豬養殖業發展迅速,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發揮幫扶優勢,增加貧困戶收入 三陽村對貧困戶認真開展幫扶,村兩委會和扶貧小組的同志每人掛扶1個貧困戶,通過幫資金、辦項目、找工作、扶求學等形式,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常小平結對幫扶常俊生,將常俊生介紹到企業食堂打雜,保證其有正常的工資收入,支持該戶小孩上大學;村主任張荷根幫助張福海發展養豬;會計站長常翠華幫助劉建民搞蔬菜批發,支持啟動資金,幫助聯系銷路。今年,該村共扶持8個貧困戶,逐一落實了扶持措施。 2010年是三陽村加速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升品位,形成特色的關鍵之年。常小平表示,將繼續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努力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做到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