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果園場,記者看到,設施葡萄供水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場長劉書貴告訴記者,該項目包括硬質渠道和電灌站建設,共投入20萬元左右。該項目建成后,將為400多畝葡萄提供充足的供水,大大提高葡萄的品質和產量。 十幾年來,劉書貴扎根基層,堅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把心血奉獻給了兩個國有農場,在推動場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帶領廣大農民走上了一條依靠現代農業致富增收的道路。 農業場圃基礎薄弱,缺資金、缺人才,為加快場圃發展,劉書貴在著力培養場圃主導產業的同時,通過聘請專家現場指導、組織培訓班等多種形式,著力提高場圃職工的科技水平,促進了葡萄等產業的健康發展。依托現有產業,積極申報實施高效葡萄設施栽培、優質葡萄避雨栽培、高效農業、三項工程葡萄生態循環利用立體種養、鄉村生態旅游等項目,共爭取省、市項目補助500多萬元。與此同時,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和群眾居住環境,近幾年累計投入200多萬元,鋪設水泥路面2萬平方米,新建排灌水閘6座、電灌站1座、豬糞處理系統一套,增強了兩個場圃的發展后勁。 “一人富不算富,眾人富才算富”。本著這一理念,劉書貴積極放大示范效應,致富農民促增收。果園場葡萄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果農的增產增收。為做大葡萄規模,做優葡萄品質,做強葡萄品牌,帶動全市農民發展葡萄種植,他帶領一班人,廣泛開展葡萄生產技術培訓活動,對廣大農戶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并應邀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講解葡萄生產技術要點,大力推廣設施葡萄生態立體種養的新模式,切實提高了全市葡萄生產總體水平。同時,作為協辦單位,先后成功舉辦市果園場葡萄園開園儀式、市葡萄產業高層論壇、萬名市民進果園活動,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葡萄發展氛圍,促進了葡萄產業規模種植機械化、生產管理科學化、種植養殖立體化、葡萄生產產業化。在果園場的帶動下,2009年全市葡萄種植面積達到了3000畝。 “我們要努力發展葡萄種植業,打響泰興的葡萄品牌。”劉書貴說,“要把泰興的葡萄帶出去,力爭做到全國家喻戶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