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鄰居啊,這么多年了,真是不好意思!”日前在黃橋兩雙充滿褶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握手人何某和黃某的話語里飽含愧疚。 在何某和黃某心里,原以為這么多年的鄰里恩怨會讓雙方“老死不相往來”,誰知經過蔣鵬飛法官不厭其煩的勸說,如今雙方的手又握到了一起。只是這一握,等了30多年! 何某年近八旬,是黃橋鎮勝利村人,膝下無兒無女,現住在黃橋一養老院。“其實都是些小事,但就是放不下面子。”回想起與鄰居黃某30多年的是是非非,他連聲苦嘆。30多年前,因為建房及承包土地問題,他與黃某及其女兒鬧起矛盾,導致雙方因此積怨,從此沒有任何聯系。前不久,何某因身患疾病急需用錢,想把家中唯一的財產——生長了60年的一棵白果樹賣掉換錢,孰料黃某卻多次尋找理由阻攔,致使其醫藥費一直沒有著落。眼看挖開的白果樹就要逐漸枯死,萬分無奈之下,何某委托侄子將黃某訴至法庭。 法官蔣鵬飛承辦該案后,意識到此案背景復雜、錯枝盤結,不但牽涉當事雙方的家人,而且事關何某的生命安全,只能從思想上解開雙方積怨多年的死結,絕不能簡單地一判了事。 于是,蔣鵬飛首先來到黃某家中,試圖從他身上找到突破口。看到法院的同志前來,黃某的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主動向蔣法官講述矛盾的來龍去脈。三十幾年來,何某及其兄弟、侄子與黃某女兒之間為建房及承包土地產生矛盾,因此黃某女兒建房不能與其他村民一起上規劃。這次何某侄子在未與黃某協商的前提下,偷挖白果樹,不僅動到了黃某女兒的土地,還將挖出的泥土堆積在其土地上,所以黃某借此不讓移走白果樹。知道矛盾產生的緣由后,蔣鵬飛一邊耐心聽取黃某陳述,一邊用法理進行勸導,指出白果樹的權利人是原告,原告有權處理自己所有的私有財產。如果黃某繼續妨礙何某移樹,則在法律上處于不利位置。同時希望黃某從人道主義出發,考慮到何某臥病在床急需用錢的實際困難,于情于理都不應該阻止何某賣樹。一席話令黃某瞬間沉默,一開始激動不已的情緒也穩定下來。 經過多次調解,蔣鵬飛捕獲到黃某內心的真實意圖:何某有一小塊承包地恰好在黃某女兒屋后,黃某女兒曾試圖與其調換土地,但未如愿,因此這塊土地是引發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蔣法官立即與村干部聯系,懇請村干部一起做黃某的思想工作。經過長時間的溝通,黃某態度明顯轉變,表示可以與女兒商量。 在掌握了雙方矛盾癥結后,蔣法官又會同黃橋鎮司法所工作人員一次次去黃某家做工作,進一步向其宣講有關法律,曉之以法,動之以情,終于打破了雙方數十年頑而不化的堅冰。近日,雙方就土地、白果樹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并簽訂了調解協議。 至此,這起積怨三十多年的糾紛得以圓滿解決,當事雙方疏遠了30多年的手又握在了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