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生產設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由自然災害所引發的農業風險也越來越大。今年,我市將安排二千萬財政補貼,引導農戶踴躍參加農業保險,積極防范潛在的風險。 5月13日上午,記者在姚王鎮石橋村鑫源農業生態園看到,上百畝的大棚草莓長勢喜人,幾位村民正在修剪過密的枝葉,保證最后一批草莓茁壯生長。據了解,2009年以來,我市共有六個設施農業項目參加農業保險,總面積達268畝。鑫源農業生態園有53畝大棚眼下正在保險期內,保費總額為3.4萬元。 鑫源農業生態園總經理劉愛群介紹,現在自然災害比較多,花錢買個保險等于買個放心,再加上政府承擔80%,個人只要承擔20%,等于政府幫他們買一份保險,還是比較劃算的。 據市委農工辦介紹,目前,我市納入農業保險的品種有小麥、水稻、油菜、奶牛、能繁母豬、育肥豬和設施農業。2009年,全市小麥、水稻、油菜保險面積分別為62萬畝、63萬畝和12萬畝,能繁母豬93000多頭,參保面均達到100%。作為政策性配套資金,市財政共落實保費補貼1866萬元,巨災風險準備金142萬元。由于設施農業保險的推進,今年市財政農業保費補貼預計將超過2000萬元。 【新聞鏈接】:農業保險費國家及個人分擔標準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市農業保險費的分擔標準將與去年保持不變,具體為: 小麥、水稻、油菜,保額400元一畝,保費20元一畝,中央、省和縣級財政承擔80%,農戶承擔20%。 能繁母豬,保額1000元一頭,保費60元一頭,中央、省和縣級財政承擔80%,農戶承擔20%。 奶牛,保額4000元一頭,保費240元一頭,中央、省和縣級財政承擔70%,農戶承擔30%。 設施農業中的大棚設施,保額3000元一畝,保費150元一畝,中央、省和縣級財政承擔80%,農戶承擔20%;棚內蔬菜,保額4000元一畝,保費240元一畝,中央、省和縣級財政承擔80%,農戶承擔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