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余華 蔡金保 通訊員 張亞軍)4月28日,記者從市農委獲悉,近年來,我市把加強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高效農業園區建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通過政策引導、招商引資、項目扶持等多種方式,取得了較好成效。到目前,全市多數鄉鎮基本建成了1個規劃面積5000畝、現有面積1000畝的高效農業園區,均有1個以上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僅去年,市財政用于高效農業項目獎勵扶持的資金達到1900多萬元。現代農業已成為拉動我市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亮點之一。 規模養殖持續推進 “目前,全市已建成各類標準化養殖場24個、畜禽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12個、年上市30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40個、欄存200頭以上的羊場26個、200頭以上的奶牛場6個、欄存萬羽蛋禽場36個、萬羽肉禽場193個。”市農委主任俞玉龍介紹,全市現有生豬養殖戶5.24萬戶、占總戶數的19.4%,家禽養殖戶13.56萬戶、占總戶數的50.1%,畜禽養殖戶12.1萬戶、占總戶數的44.9%。其中生豬規模養殖戶5660戶,占生豬養殖戶的10.8%。生豬、蛋禽、肉禽、奶牛的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59.9%、69.9%、79.9%和100%。去年9月份,全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現場會全體與會代表參觀了我市現場,我市作為全省唯一代表接受了農業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飛行檢查,為江蘇爭得了榮譽,并被表彰為全省畜牧工作先進市、動物防疫先進市。 高效農業園區加快發展 俞玉龍說,全市已建成蔬菜、瓜果、苗木、花卉、水產等連片1000畝以上的高效農業園區15個,其中省級高效農業園區1個,省現代農業科技園區1個,市農產品加工園區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高效農業園區總面積達到2.25萬畝,其中,設施種植面積1.85萬畝,占園區種植面積的82%,園藝業種植面積1.88萬畝,加上復種指數,園區年實際種植面積達到5.6萬畝。2009年,園區園藝產品總產量達到14萬噸。2007年和2009年,我市分別被表彰為全省高效農業規模化先進市和全省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先進市,獲得獎勵資金200萬元。今年三月份,泰州市三干會全體與會領導參觀了我市高效農業現場。 發展層次快速提升 目前,農業系統已有18名同志到園區蹲點、65名同志駐鄉工作、22名同志到村任職掛職。進一步完善產前、產中、產后于一體的產業化發展體系,著力提升產業層次,增加產出效益。俞玉龍說,全市高效農業園區已建成日光溫室294個、面積530畝,鋼架大棚1.45萬畝,智能溫室6760平方米。已建成全封閉式規模養殖場100多個,生豬人工授精站3個,種豬場、種禽場4個,獺兔、鵪鶉、梅花鹿等特種養殖場8個。清源牧業和永興牧業兩家公司成為生豬供滬企業,年供滬生豬分別達到1.6萬頭和2萬頭;弘泰牧業、周氏禽業、中房牧業等企業的生豬、禽蛋、山羊已打入蘇錫常等地市場。 實用科技提速更新 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去年,園區引進津優30黃瓜、蘇粉9號番茄等蔬菜新品種16個,推廣面積4.8萬畝次;二元母豬、羅曼、迪卡等母豬和家禽優良品種實現了全覆蓋,三元優質瘦肉型肉豬比重達到65%。結合全市實際,大力推廣“春提前、秋延后”、反季節種植以及發酵床養豬等先進實用技術,嫁接、滴灌、點花、穴盤育苗等蔬菜種植技術推廣面積達到3.8萬畝次;發酵床養豬、高床養羊等一批先進技術進一步推廣普及。已引進母豬限位欄、飼料顆粒機、自動飲水機、濕簾等先進養殖設施1萬多套,永興牧業、東方綠洲等3家企業新建發酵床1.2萬平方米,永興牧業、華衡億等60多家規模養殖企業建設了雨污分流、沼氣液化等生態養殖設施,畜禽糞便污染得到了大幅度控減。 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在先進設施和實用科技的支撐下,我市高效農業園區和畜禽養殖業整體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園區茄子、番茄等茄果類蔬菜畝均產量達到5000公斤,萵苣、藥芹等葉菜類蔬菜畝均產量達到4000公斤,實現了高產穩產。通過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推進封閉式飼養管理,畜禽規模養殖業實現了量效同升。2009年,平均每頭肉豬盈利160元、每羽蛋雞盈利24元、每頭奶牛盈利3100元,同比分別增長12%、8.3%和21%。通過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品牌建設進一步加快,全市農業園區和畜禽養殖“三品”總數達到49個,其中有機農產品4個,8個葡萄品種分別榮獲全省優質水果評比金獎和銀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