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陳慶生)家住黃橋野屋村的原橫垛鎮鎮長王永生,退休后用幾年時間撰寫了一部20萬余字的野屋村村史,記述了這個村有史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舊對比,催人奮進。野屋村作為當年黃橋決戰的主戰場,演繹了一幕最精彩的好戲。這部村史不僅是一部簡單的村史,更是野屋村教育子孫后代的教科書。 “在這一方水土,就要為這個村做點兒有意義的事”。 王永生對這個村的情況了如指掌,也正因為如此,他對村里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受最深,從而萌生了撰寫村史的念頭。他說:“我寫村史可不是樹碑立傳。我們村30年前都是小土房,如今家家都住上了寬敞的磚房,道路也從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新農村建設這么快,村莊一年一個大變樣,通過村史能讓后人了解村莊的變遷,對子孫后代也算有個交代。” 王永生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酷愛文學和歷史,經常撰寫一些文章,并時常在報紙上發表。從決定寫村史到開始撰寫,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做準備。他仔細閱讀《縣志》,四處搜集史料,心里有了譜,才開始落筆。“寫村史不同于寫小說、散文,一定要對歷史負責,對鄉親們負責”,老人把寫村史這件事看得很重。在撰寫村史的6個月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為了真實還原歷史,向村里80歲以上的老人請教、核實情況。對王永生來說,寫村史既是一個探尋歷史的過程,又是一個學習鍛煉的過程。在這段時間里,他的知識面拓展了、豐富了,人生也得到進一步的歷練。眼下,野屋村村史的初稿已經完成,他的手稿已經輸入到電腦中,以方便留存和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