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我市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遏制交通事故高發態勢,今年2月份以來,我市重新對全市交通干線的速設點進行了調整和設置。 在334省道城黃線河失集鎮段東側就有一個固定測速儀,主要是對由東向西的車輛進行測速。這個像小盒子一樣的設備是如何工作的呢?警官介紹說,這臺設備主要是由主機、攝像機、雷達、檢測器組成的。當檢測器檢測到前方雷達發現的車輛超速時,攝像機就會進行視頻抓拍,然后上傳到數據庫。 這套測速儀就是視頻測速監控系統,是三種測速常用儀器中的一種,主要是對違反道路安全法的違法行為車輛、犯罪嫌疑人等進行監控。在河失交巡警中隊,記者現場目擊了工作場景。車輛一旦超速,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聲,車輛牌號,速度會即時在電腦屏幕上清楚地顯示。同時,交警可以及時對違法行為駕駛員作出教育直至處罰。 “十次事故九次快,還有一次不例外”。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機動車進行測速,能把公安科技轉化為現實戰斗力,有效糾正超速行駛的交通違法行為。 記者在現場采訪的半小時內,測速儀共報警8次,其中兩次超速行駛在20%至50%之間,一次超速50%以上。據交警部門介紹,每天都會有相當數量的車輛超速行駛。大部分介于超速邊緣,經教育后,多數駕駛員表示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條:機動車上道路行駛,不得超過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技術條件監控記錄資料,可以對違法的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依法予以處罰。對能夠確定駕駛人的,可以依照本法的規定依法予以處罰。 濱江鎮龍港村的一個十字路口,2007年年底到2009年年底就發生了80多起交通事故,死亡7人。自從今年2月份這里設置了限速以來,就沒有發生過一起交通事故。 沿江高等級公路雙向四車道,路面寬闊、平坦,車輛行人不多,過往機動車車速較快,遇有緊急情況采取措施不當,極易引發交通事故。類似情況在全市其他路道同樣存在。設置非現場執法的測速段后,交通違法行為明顯降低。統計數據表明,僅2009年因超速行駛而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與2008年相比,就少死亡了33人。 市公安交巡警大隊秩序科科長張永勇介紹,2008年和2009年,在全市的四條主干道上一共設置了11處限速標志段。到了2009年,根據泰州市的有關要求,對全市原來設置的測速點進行了統一的調查,經過整改以后對事故明顯下降的路段進行了撤銷,同時對事故增加的多發的有關路段進行了增設。 一段時期以來,一些駕駛人員對測速點設置合理性、測速儀器的合法性及行駛速度的科學程度等方面提出質疑。近日,交警部門向社會進一步公開了測速點的設置。 為了讓廣大交通參與者了解非現場執法,早在2006年,我市就對市內的10處固定測速點、市區所有紅綠燈電子警察予以公告。據交警部門介紹,測速點設置不存在“隱性執法”考慮,所有測速點設置都是規范進行的。 眼下,我市五條一級干線公路共設置了九處測速路段,具體為: S334省道城黃線分界卡口由東向西及由西向東兩處方向 固定測速監控 S334省道城黃線翁莊段由西向東一處方向 固定測速監控 S334省道城黃線河失集鎮段由東向西一處方向 固定測速監控 S336省道江平線大馬村至彭莊村段由南向北及由北向南兩處方向 固定測速監控 S336省道江平線毗蘆卡口由南向北及由北向南兩處方向 固定測速監控 S232省道泰常線虹橋鎮七圩卡口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兩處方向 固定測速監控 S229省道姜八線元竹集鎮段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兩處方向 固定測速監控 沿江高等級公路濱江鎮龍港村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兩處方向 固定測速監控 【新聞評論】:限速行駛 應成為自覺行為 設置限速這一非現場執法方式的運用,使我市主干道交通事故明顯下降,但超速行駛仍然存在。交警部門表示,測速只是手段,限速行駛,遵守交通法規,應當成為駕駛員自覺行為。 幾乎每一名駕駛員被交警攔下后都知道超速不當,也都會說自己沒注意,這也是記者采訪中聽到的最多的話。 交警部門介紹,接下來我市還將對包括測速儀在內的電子警察進行信息整合。通過多種途徑,促進駕駛人員共同遵守交通規則,有效消除交通隱患。市公安交巡警大隊秩序科科長張永勇介紹,測速設備不是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是為了提醒廣大駕駛員注意交通安全,不管在什么路段都必須按照道路上所示的限速標志速度行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