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情感。在刁家網刁九成烈士的墓碑旁,住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她就是烈士遺孀——張余蘭。雖然只做了三年的夫妻,但老人卻是一生的相守。 天好的時候,88歲的張余蘭老人都會在兒媳的陪伴下,來到刁九成烈士的墓碑旁,一遍又一遍地清掃墓地、擦拭碑文。刁九成烈士1923年出生,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泰興地方黨的工作,組織對敵斗爭。1947年6月5日不幸被捕,次日被國民黨殺害。1947年是刁九成和張余蘭結婚的第三個年頭。 丈夫被害后,家里的房子和糧食也全部被敵人燒光了。張余蘭哭干了眼淚、吃盡了苦頭,為了這個家庭,她嫁給了烈士的弟弟,硬是把年幼的兒子和弟妹們拉扯大。作為烈士的家屬,一直以來老人都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凡事以身作則,為丈夫爭光。張余蘭的兒媳沈秀萍介紹,村集體要在她家門口造條大路,她們當時思想上有些舍不得,因為家門口有很多白果樹,心里就不肯。婆婆張余蘭說,不管怎么樣,造路是為了子孫,要響應國家的號召,不管挖多少樹,都要造路。 丈夫生前沒留下一張照片,但所有的印象都凝固在張余蘭的記憶里。憑著那份記憶,老人在墓碑旁相守了63年。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的愉悅哀愁,都融進了老人那滿頭的白發里。這份情感也將在她的子孫中代代相傳。 沈秀萍說,婆婆對全家的影響很大。婆婆吃了一輩子苦,為她們做了榜樣,媳婦就必須繼續做榜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