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發揮財政獎補資金的作用,引導各地規范實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激發了農村干群共建美好家園的熱情。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全市通過這個平臺,共積聚3000多萬元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 4月12日下午,記者在廣陵鎮木行村看到,一座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三層辦公樓即將竣工。村干部告訴記者,木行村已連續六年實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今年列入“一事一議”的一座橋和一條道路的亮化工程已經結束,這幢村辦公樓也有部分資金出自“一事一例”籌資。廣陵鎮木行村黨總支書記楊愛蘭介紹,最近幾年,木行村在一事一議上統籌了近70萬元,修路8.1公里,造橋6座。 農村稅費改革以后,“三提留五統籌”成了歷史,不少村的村級公益事業因缺少資金來源,多年處于停滯狀態。針對這種情況,2009年,我市按照國家政策,進一步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全市共籌資1000多萬元,籌勞131萬個工日。根據市政府及上級政府的獎補比例,全市總計兌現財政獎補資金1000多萬元。 項目由群眾定,規則由農民議,工程實施得如何由農民評定。“一事一議”聚集了民力,同時也喚醒了農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使農民真正成了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4月12日,記者在分界鎮蔡樓村看到,寬敞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沿路綠化高低成行,村莊環境整潔美觀。村干部告訴記者,去年,全村通過“一事一議”籌集資金4.4萬元,獲得財政獎補資金7.9萬元,一年內修建道路5.6公里,實施沿路綠化1.5公里,今年計劃再綠化2.3公里的路道。 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事一議”政策如同一縷春風,在全市各地吹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萬朵梨花。據市委農工辦統計,2009年,全市有230個村按照村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決策、合理限額的原則,以村為單位實行了“一事一議”籌資,206個村以村為單位實行了“一事一議”籌勞。所籌資金和勞力主要用于村級的道路、橋梁、小型水利設施和村莊綠化建設,基本上每個村每年實施的公益項目為2—3個。 【新聞鏈接】:“一事一議”的對象和標準 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對象:一事一議籌資對象為本村在冊人口或受益人口;籌勞對象為本村18—55周歲的男性勞動力和18—50周歲的女性勞動力。 籌資減免:五保戶、現役軍人不承擔籌資任務;家庭確實困難、不能承擔或不能完全承擔籌資任務的農戶,可申請給予相應減免。 籌勞減免: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在校學生、孕婦或分娩未滿一年的婦女不承擔籌勞任務;因病、傷殘等原因不能承擔或不能完全承擔勞務的,可申請予以減免。 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標準:一事一議籌資,以村為單位全年總額人均不得超過20元;一事一議籌勞實行上限控制,每個勞動力每年籌勞控制在5個工日以內,特殊情況不超過8個工日。確實無法出勞的,可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以資代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