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扶持水產合作社的同時,市供銷社還積極參與支持蔬菜合作社的建設與發展。位于河失鎮的泰興市天龍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已兩年,合作社成員由當初的剛過百人發展到如今的156人,社員年收入也由當初的剛過萬元增加到如今的兩萬多元。 東臺人鄭華喜在河失鎮高效規模農業園區內承包了100多畝土地,從事高效規模農業。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忙著銷售上市草莓。這些天來,除了每天定時定量將產出的草莓送往各經銷處,上門提貨的也是絡繹不絕。2008年初剛到河失時,鄭華喜只流轉了12畝土地從事草莓及西瓜種植,不久之后,老鄭就趕上了天龍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的好時機,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加入了合作社,如今,老鄭的高效農業規模已經發展到130畝,品種也增加到3個,并帶動了當地40多位農民就業。 以農民為成員,以家庭為基礎,以基地為龍頭,以特色產業為支柱,從合作社籌建起,市供銷合作社出資55萬元,鎮政府及相關部門全程跟蹤,重點扶持,幫助解決銷售難題。目前,天龍合作社已有基地設施面積2450畝,2009年實現銷售2800萬元,帶動農戶1700多戶,成員年均收入實現25000元。 【新聞評論】:發揮供銷優勢 搭好合作平臺 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為適應農業產業化商品化的路子,市供銷社發揮傳統優勢,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民”的合作社運作模式,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了農民收入。 這些天來,張橋鎮郭橋村的部分農民利用早中晚的空閑時間,在自家門前屋后整理甜豌豆。自從這個村在2008年成立了泰興市郭橋甜豌豆合作社后,村民們種甜豌豆的熱情就高漲起來。薛紅日就是最早種植甜豌豆的一戶。薛紅日告訴記者,種植甜豌豆風險小,效益也比較高,一畝田純收入可以弄到2000元。 成立之初,由村干部帶頭,實行統一購種、統一收購、統一管理,減少了農戶風險,成員迅速增加到現在的106戶,100多戶農民也即將入社。郭橋甜豌豆合作社理事長郭秋生打算組織班子,專門跑市場,直接與廠家掛鉤,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今年還打算把種植面積擴到350畝左右,使種植田畝達到400畝以上。 立足我市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利用供銷系統人才、網絡、設施等優勢,市供銷社加大對農民引導及政策扶持,采取多種方式積極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規;N養、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市供銷社主任陳新亮表示,將以貫徹落實國務院40號文件精神為契機,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開拓市場,開辟合作社產品進超市、進社區、進批發市場的便捷渠道,每年組建由供銷社參股領辦的各類專業合作社6個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