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鞠連生)日前,記者來到新街鎮李蕩村,走進業主蔣兆亮的蔬菜大棚,一棚五顏六色的西紅柿令人眼前一亮。“這是從荷蘭引進的明澤81號西紅柿新產品”,蔣老板指著一種黃顏色的西紅柿介紹,“這種西紅柿營養豐富,在本地市場上很少見,再有一、兩個月上市,每公斤至少能賣到5元以上。” 近年來,在新街鎮,像蔣兆亮這樣,通過引進新品種實現增收的菜農已有近100戶,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占全鎮蔬菜總面積的30%。 為促進高效農業提質增效,提高單位面積的土地產出率,該鎮堅持兩手齊抓,一方面以改善裝備、更新設施為抓手,著力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引導劣勢項目“騰籠換鳥”,優勢產業擴能增量,發展日光溫室大棚28個,新建鋼架大棚450個,申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5個,“綠色食品”1個,提升了本地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創建農業科技示范園和工廠化育苗基地,加強蔬菜新品種的引進、研發和示范推廣,成功開發葡萄、西瓜、香玉梨、紫蘇葉等果蔬種植技術,有選擇性地引進適銷對路、效益好的蔬菜新品種9大類21個,建成蔬菜種植展示基地兩個,山東、遼寧等省的優新品種和荷蘭的西紅柿、阿聯酋的牛角椒、臺灣的大龍紫茄均落戶新街。李蕩村李建華引種美國西紅柿、日本牛心菜、俄羅斯臭菜、臺灣彩色大椒等8個新品種,不僅可供市民參觀、采摘,還發展成禮品菜和蔬菜禮品盒,畝產值2.5萬元以上。 此外,該鎮還結合民俗旅游,發展特色旅游、觀光休閑產業,打造綠色景觀風光帶21公里,在科技示范園、生態葡萄園引種各色葉菜類和形狀奇特的蔬果新品種,供游客觀賞、采摘、食用。 去年,該鎮高效農業總面積達到1.5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7470元,較上年凈增1015元,同比增長15.72%。高效農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