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宏偉 耿鳳)去年9月,常州某公司投資2億元來泰興經濟開發區從事農藥生產,在申請設立登記時,工商人員在審查申請材料時發現,材料語言前后登記類型不符,如重新變更需較長時間,而公司急等執照動用5000萬銀行資金。工商局特事特辦,最后讓事情得到圓滿解決。這一切都得益于市工商局登記注冊科為企業所設立的“難事崗”。 “在窗口建立‘難事崗’,在后臺設‘難事接待室’,由分管局長和注冊科科長24小時專門接待,對注冊登記過程中的疑難問題進行‘會診’。屬于工商職能范圍內的,想方設法予以解決,超出職權范圍的,由分管局長與有關部門會商,妥善解決各種矛盾,為企業進行‘一條龍’服務。努力做到服務零距離、質量零差錯、工作零投訴、辦理零違諾、時間零間隔、廉潔零違紀。”市工商局登記注冊科副科長李敏說。 讓沙桐化學公司和晶威光電材料公司老板更為難忘的是該局的流動“難事崗”。沙桐化學公司和晶威光電材料公司,投資規模均超1億美元。為使這些項目順利落戶,該局提前介入,與外商代理人積極溝通,幫助梳理登記申請材料,指導企業規范經營范圍用語,提醒企業選擇最佳出資方式,并做到全天候接受咨詢、全過程跟蹤指導,受到外商稱贊。李敏告訴記者,流動“難事崗”覆蓋基層所有分局,主要是實行上門服務、現場辦公,化解矛盾。并與“一區四園”建立信息聯動機制,明確專人實施跟蹤解難。做到事前主動參與企業的項目論證和策劃,幫助企業完善章程等登記材料,事中建立專人導辦、指定首辦、及時轉辦、跟蹤督辦、事后跟蹤的辦事流程。 在登記注冊科的窗口,記者看到每個工作人員的桌面上都有一塊承諾牌:“請你相信我,這里無難事”。李敏說,為杜絕“中梗阻”和腐敗現象,他們上收了所有人員的“否決權”。今年初,市城東工業園區某項目投資規模達2億美元,投資人在申請企業名稱時被窗口人員發現問題,但投資人仍然堅持使用。為了支持項目的落成,工作人員沒有輕意說“不”,而是立即向領導報告,請示上級局業務處室,得到關注和支持,讓項目順利登記審批。 自“難事崗”成立以來,已為企業解決難事上百件。沒有一名工作人員被客戶投訴,被評為“服務優勝窗口”、泰興市二十佳科室、“黨員先鋒崗”,連續七年獲得年度服務優勝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