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明節的到來,這幾天,“喪葬成本”成為各級媒體關注的熱點民生話題。4月4日下午,記者到我市南門公墓進行了調查,發現墓地價格確實高得令人咋舌。 在仙鶴館東側的墓地上,記者正好遇上市民張先生前來為剛剛過世的父親選購墓穴。墓地工作人員介紹,像“先父”大字8元一個字,小字是22元,另外收管理費二十年,60元一年,就是1200元,等于是這塊墓地是34680元。 南門公墓是我市最大的公墓,墓地以仙鶴館為界分為東西兩塊,面積在10畝左右。據介紹,這些墓穴最小的1平方米,最大的5平方米,價格最低的每穴9600元,最高的達到68800元。公墓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他們已開發墓穴1700座左右,眼下已所剩無幾。與此相反,他們在仙鶴館內設置的骨灰存放處,設計存放量達到數萬只,而且價格只有2000元左右,但首期開發的2000只存放設施,目前只用了500只左右。 【新聞鏈接】:清明時節 墳頭進了綠化帶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死了,墓地價格太貴,又想要入土為安。于是,城區的一些新建的綠化帶成了不少人家的免費墳地。 4月4日下午,記者沿著南三環、東三環和羽惠河風光帶進行了走訪,發現不少地方已建起許多新墳。記者看到,羽惠河風光帶中興大道路口有一座新墳,再往北,有三座墳頭集中在一塊,可能考慮到是綠化用地,個頭都很小。采訪途中,還不時會遇到一些在綠化帶內燒紙的群眾。 在南三環,一戶人家的墳地做進了路中央的綠化帶,雖然沒有做墳頭,但由于燒紙錢,好端端的綠化已燒開了桌面大小的空地。城市綠化內自然不允許建墳,可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一時又改不了,這對矛盾如何解決,值得相關職能部門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