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fēng)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因“柳”與“留”諧音,所以也就有了折柳枝贈友人的含義。但事到如今,楊柳在一些人眼里卻成為裝飾用品。 陽春三月,到處春意盎然。花開了、草綠了、柳樹長出新芽了,春游踏青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記者在市銀杏公園、羌溪花園等場所看到,一些市民隨手將路邊新長的垂柳枝條隨手折下,原本隨風(fēng)搖擺的楊柳頓時變得肢體殘缺。 在羌溪花園,不少游人將折下的柳枝扎成草帽;還有的用折下的柳枝捋成花瓣狀拿在手上,插在車子上;還有的人折下柳枝互相抽著玩……路邊時不時看到折斷的柳條新茬。不少環(huán)保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植樹節(jié)過去還沒多久,不少人就開始折斷柳枝。好好的綠色環(huán)境就這么被破壞了,真是太可惜了。”市民黃女士看著地上的殘柳,多少顯得有些無奈。 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記者希望廣大市民,春天踏青勿折柳,請高抬“貴手”,看楊柳婆娑豈不快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