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橋鎮南岱村的農業生產主要以稻麥兩熟為主,秸稈資源豐富。過去人們將秸稈當廢物焚燒,污染環境。現在,村里的能人王春蘭發展秸稈養羊,節約成本、增加收入,率先在村里步入了小康生活。 3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敬躍養殖場,看到王春蘭正將切碎的秸稈撒到羊圈里,羊兒爭相搶食。敬躍養殖場里現在有大小山羊300多頭,其中待產的母羊有近百頭,整個冬季,羊圈里的羊以各種秸稈為主要飼料,僅2009年賣羊的收入就達到8萬多元。 王春蘭說:“去年是頭年,母羊全部留在家里,出售的都是公羊,賣了大概在8、9萬塊錢,今年比去年發展得多。” 今年61歲的王春蘭和老伴一起承包了養殖場,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喂羊、打掃羊圈、種植草地。為了養羊,老兩口還承包了20多畝地,專門種植羊愛吃的黑苜草。隨著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僅靠給羊吃青草和各種細糧經濟上劃不來,老兩口通過請教外地的養殖大戶,學會了用秸稈養羊的技術。 王春蘭介紹,羊主要是吃花生藤、稻糠、麩子、玉米頭子。 與別的養羊戶不同的是,王春蘭除了采取秸稈養羊,她還讓羊住上了“樓房”。“高床養羊法”還讓羊舍變得很干凈,減少了羊與糞便接觸的機會,使得羊很少生病,提高了羊的存活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