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我市近年來效益較好、發展較快的高效種植項目。泰興鎮的一些草莓大棚種植戶之間,長勢和效益相差比較大。 在泰興鎮高效農業園區里,葉曉毅去年下半年承租了十一個大棚發展草莓種植。眼下,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但葉曉毅卻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一是草莓產量低,二是草莓的畸形果多,質量不高。 葉曉毅說:“與種得好的人差距比較大,產量達不到他們那么高。” 最讓葉曉毅搞不懂的就是草莓大量出現的畸形果,這些畸形果不僅賣相不好,而且每天還要組織勞力進行人工摘除。 同樣是草莓,泰興本鎮人種的草莓長勢并不是太好,效益也不是很可觀,但是記者在浙江人種的草莓大棚里可以看到草莓的長勢很茂盛,效益也相當可觀。 別看年齡不大,但浙江人汪潔清在泰興鎮已種了五、六年的草莓。他認為,我市屬高沙土地區,土壤比較適合草莓生長的,種植效益這幾年也一直比較穩定。 據汪潔清介紹,草莓一般產量在3000斤左右,年利潤在一萬多。 那么本地種植戶為什么長勢不好,導致效益不高呢?汪潔清認為,從表象上看草莓種植很容易,其實它不僅要有綜合的種植技術,也要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就是簡單的畸形果預防,也要從多方面考慮。 汪潔清說:“畸形果一般都是天氣、肥料、藥水多少引起的。” 同樣的地方,種植同樣的農作物,但質量和效益卻相差較大。關鍵在于技術、經驗和管理。目前,我市高效農業發展勢頭良好,草莓現象值得各地認真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