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金保 劉金蓮)泰半夏是泰興出產的半夏的特名,又名野芋頭,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具有顯著的種植效益,專家呼吁保護與開發道地中藥材“泰半夏”,促進農民增收。 歷史悠久:泰半夏具有悠久的生長歷史。據《泰興縣志》記載:1935年泰興年產泰半夏5噸。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泰半夏生產穩定,1957年泰興年產泰半夏85噸。以后,隨著種植制度的改革和旱改水面積的擴大,適宜生長面積漸少,加之墾荒種地、連年無序大量采挖,以及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的廣泛使用,泰半夏產量逐年下降。 藥效顯著:泰半夏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據調查,江蘇省所有中醫院都使用含有泰半夏的中成藥。半夏含淀粉53.2%,揮發油約為0.013%,少量脂肪粘液質。泰半夏塊莖入藥,有燥濕、化痰、健脾胃、止嘔吐的作用。生用外消臃腫。塊莖含揮發油、棕櫚油、植物甾醇、生物堿、粘液質、淀粉、油酸、硬脂酸、亞麻仁油酸。近年來,已有學者研究發現半夏還有抗腫瘤、降血脂等重要功效。 資源優勢:產于我市的“泰半夏”,以其個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等優良性狀,成為享譽國內外藥材市場的著名道地中藥材。半夏的臨床用途日益廣泛,半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市場前景:泰半夏具有很好的種植效益。根據零星研究報告,泰半夏人工種植,畝產鮮芋可達350~400公斤,干芋畝產85~100公斤,按80元/公斤計,畝產值6800~8000元,畝純收益達4000元以上。 專家建言:市農科所高級農藝師謝吉先認為,應高度重視泰半夏野生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鑒于泰半夏的廣泛用途和廣闊發展前景,建議相關部門設立研究專題,提供專項經費資助,以保障泰半夏野生資源的生存和繁衍。開展泰半夏優質種源研究和栽培馴化,建立泰半夏種質資源基地。 同時深入開展泰半夏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和示范。在具有種植基礎的姚王、宣堡和珊瑚等鄉鎮設立栽培示范區,通過一系列攻關研究和栽培示范,達到恢復、保護和開發我市泰半夏道地藥材資源的目的,擴大泰半夏種植面積,滿足市場需求,促進農民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