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金保 通訊員 李建)日前,我市以“高效、外向、生態、安全”為目標的漁業科技入戶工程通過了省級驗收。 該工程以強化科技示范戶能力為核心,以優勢水產品和優勢產區為重點,圍繞克氏原螯蝦、中華絨螯蟹、異育銀鯽等水產品為主導品種和養殖水體水質調控技術、漁用藥物安全使用技術、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等主推技術,切實加強主體培訓和指導服務。全市遴選了420個漁業科技示范戶,涉及到12個鄉鎮的45個村和水產良種場,示范面積1.14萬畝。通過項目實施,示范戶平均畝產達342.43公斤,畝平均效益1370.15元,畝增效290.15元,示范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100%。實施項目輻射3536戶,輻射面積5.38萬畝。輻射戶平均畝產達278.38公斤,畝效益達1214.46元,比前三年畝平均效益增長12.45%。項目實施健康、安全、高效養殖示范面積7600畝以上,輻射帶動健康、安全、高效養殖面積1.76萬畝。 我市依托漁業科技入戶項目,著力做強、做特、做活水文章。去年引進筍殼魚等新品種5個;斑鱖人工繁殖試驗等首獲成功。細鱗斜頜繁育規模達數千萬尾,刀魚、河豚、鰣魚試養技術獲得初步成功。全市新發展集垂釣、觀光、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業企業25個,總數達到89個。年水產養殖面積達6.3萬畝,水產品年總產量1.87萬噸,較上年增長5.01%。新增高效漁業4536畝,總面積達到2.45萬畝。繁育各類水產種苗8.1億尾,遠銷浙江、福建、湖北等10多個省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