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織布機、松土的犁……這些上世紀農家必需的生產、生活用具,正被市民漸漸遺忘。但老農民丁希明帶著對“農耕”文化難以割舍的情懷,收集了20多件農具,在自家建起了“農俗館”。 “農俗館”位于黃橋鎮太平村丁希明家的院子中,順著圍墻而建。目前展出的有織布機、石磨、獨輪車等20多件農業生產、生活用具。 60多年前,農村里的鍋灶、盛筷子的器具是啥樣子,在“農俗館”里都能找到答案。 丁希明今年72歲,是土生土長的黃橋鎮太平村人。這兩年,他看到農家傳統的器具正逐漸被先進、快捷、實用的現代器具所取代,一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農村生活、生產用具正在消失。丁希明希望把這些舊物件留給子孫,留給下一代,讓下一代看看過去用過的這些古老的工具。丁希明說,他還會繼續收集,讓反映農村的生活、生產的更多用具進展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