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躍進村的10多年里,她從一個外來打工妹迅速成長為該村的“掌門人”;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短短4年間,把出了名的后進村轉變為先進村。她曾多次被表彰為市、鎮“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并被評為市人大活動積極分子。她就是泰興鎮躍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金芳。 打工妹當上村干部 1967年10月,李金芳出生在原燕頭鄉的一個農民家庭。高中畢業不久,她在城郊的躍進村村辦廠當上一名機修工。由于她勤奮好學,很快成為廠里的技術骨干,深得領導的器重。許多同行企業得知李金芳這個人才后,想方設法高薪聘請。她非但沒有動心,反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并為企業培養出10多位技術人才。 為褒揚李金芳,躍進村特意將李金芳的戶口從燕頭農村遷進城里,并培養她入了黨。正當李金芳在企業大顯身手的時候,1998年4月,被組織上推薦到躍進村當上了婦女干部。 李金芳說:“作為一名黨員,無論在什么崗位都要干出點名堂,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她自上任以來,該村無一例超生,節育措施落實率迅速提高到百分之百,少生快富文明工程搞得紅紅火火。躍進村的計生工作很快進入全鎮先進行列,她本人也相繼被評為市、鎮“十佳計生專職員”、“計生工作先進個人”等。 危難之際挑重擔 李金芳擔任躍進村支書之前,該村是出了名的后進村。干群關系緊張,村集體收入薄弱,各項工作幾乎處于半停滯狀態。更令人頭痛的事,村里上訪告狀的事件不斷。 面對這么一個爛攤子,李金芳沒有退縮。她在全村黨員干部大會上明確提出新班子的“十字方針”:為群眾著想,從自身做起。上任僅兩個月,新班子就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昔日有名的亂村出現了政通人和的新氣象。 “治亂不是目的,發展才是根本。”當全村形勢穩定以后,李金芳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她通過招引能人興辦企業,招商引資吸納投資。目前,躍進村已有3家村辦企業,10家租賃企業。全年增加村集體收入30多萬元,解決閑置勞力60多名。 村里每一戶的冷暖,李金芳都放在心上。群眾一旦有什么意外,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誰家有個困難,她總是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近幾年來,每年都要拿出部分資金解決特困戶的生活,對符合政策的及時為他們辦理低保;資助一些缺資金、少門路的貧困家庭子女上學或就業。 到去年底,該村除還清90萬元的債務,還實現村集體收入1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00元。連續3年,該村在全鎮三個文明建設百分賽考核中獲獎。2007年,李金芳在村兩委會班子改選中,以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和諧拆遷暖人心 在與李金芳的交談中,發現她的嗓音嘶啞,但熟悉的人知道,她在擔任村支書之前,嗓音清脆,音質優美。退職村干部、村監委主任王國溪說,這是她在拆遷工作中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工作造成的。 躍進村地處城郊結合部,近兩年征地拆遷任務相當重。她總是帶頭沖上一線攻難點,深入群眾解難題。 她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決受阻半年之久的北城初中新校舍的用地矛盾。由于該地塊征地后與使用時巧遇政策調整,土地補償差距大,群眾聚眾鬧事,部分老弱病殘在田頭蹲守阻止施工。多少個日日夜夜,無數次披星戴月,她忍受著謾罵與糾纏,堅持做耐心過細的工作,僅一個多星期時間,就較為穩妥地將該地塊交付使用。 鼓樓北路北延,涉及躍進村6個村民小組、300多畝征地、100多戶的拆遷。李金芳每天的工作量不低于16小時。超負荷工作把她累倒了,她邊掛水還邊找人做工作。有一戶,她上門30多次才做通工作。面對復雜的工作和多變的環境,她誠心誠意與拆遷戶溝通,心換心、心貼心,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盡力營造和諧有序的拆遷環境。 “只為自己活著的人是自私的人,讓別人生活得更美好,才是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境界。”李金芳常以這樣的話勉勵自己。在她的心里,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當兩者撞在一起的時候,個人無條件服從工作的需要,她從不因為個人的事情而影響工作。李金芳的女兒參加高考,90高齡的母親和婆婆生重病住院,但征地拆遷工作進入了關鍵時期,抓住機會再努力一下就可能使被拆遷戶簽約,如果中途離崗,就有可能前功盡棄。在這節骨眼上,她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一心撲到拆遷工作上,使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當有人提到“女強人”的說法時,李金芳不禁為之一笑:“不,我不是女強人。我是強女人,一個有女人味的強女人,女強人沒有女人味!”這就是李金芳,一個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業績的女性!剛剛邁出不惑之年的李金芳,一個視事業為生命的奮斗者,她永遠不會滿足現有的成績,她把榮譽看成了前進的動力,向更高的目標攀登……(記者 葉余華 特約記者 封建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