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三次年會提出,要把握當前高效農業尤其是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建立健全信息研判機制,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市氣象部門加緊行動,為建立健全信息研判、防范風險做好基礎工作。 元月26日,市氣象局負責人帶領專業技術人員,走訪全市各高效規模農業種植點,實地了解農業種養大戶氣象需求內容,同時為春節前后安裝區域氣象觀測站及首次投入使用的小氣候觀測點調研選址。 為了防范風險,從前年起,氣象部門在全市各鄉鎮逐步安裝上這種區域氣象觀測站,到目前為止共安裝17套。今年市氣象部門除了保證每個鄉鎮在農業園區優先安裝氣象觀測站外,還將首次在大棚內安裝小氣候觀測點,實現大棚內外溫度及濕度的同步測定,為農技服務提供更精確的數據。 【新聞鏈接】:氣象信息服務 飛入農業園區 每天三條短信,動態反映氣象信息,平均每周一次天氣趨勢書面分析,提出建設性意見,從去年4月份起,這樣的無償氣象信息服務在全市三個農業園區試運行。 劉書貴是泰興市果園場負責人,同時也是劉陳鎮的一名氣象信息員。每天早晨6點、中午11點、下午4點,他的手機上都會準時收到由氣象局傳送的即時、最新氣象信息。 從去年4月份起,氣象部門免費對全市300多名氣象信息員定時不間斷提供有針對性的手機氣象信息,遇有重大氣象信息,隨時發送。同時,對泰興市果園場、新街青源蔬菜有限公司及姚王萬頭豬場三家試點單位提供手機信息服務的同時,每十天一次,以書面傳真方式提供特色生態農業氣象服務信息通報。 劉陳鎮副鎮長吳光明介紹,高效農業的發展對氣象的要求十分迫切。2009年以來,氣象信息員及時準確地把氣象信息傳到了基層,對于災害性天氣,由過去的被動防范變為主動防范。 氣象部門介紹,2010年將擴大農業園區服務范圍,實現所有農業種養植大戶的手機氣象信息發送全覆蓋,針對性更強,密度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