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艷 特約記者 王濤)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為調動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參與群眾體育的積極性,提高全民體育意識,普及群眾性體育,國家體育總局提出了“全民健身計劃”。這是一項國家領導、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體育健身計劃,它的實施,對提高勞動者的全面素質,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等,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深刻地影響著全民健身活動開展,人們對全民健身活動的認識進一步增強,健身活動設施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提升了全民健身活動質量,全民健身活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在2009年實施的惠民實事工程中,全民健身工程就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上層決策】繁榮各項社會事業。……啟動特色體育項目建設工程,積極打造群眾體育品牌,扎實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建成體育強市。……實施全民健身工程。推進市體育中心建設,新設、改造城區市民健身點5個以上。 ——摘自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記者觀察】去年12月19日,市體育中心施工現場,體育館和綜合訓練館的土建、水電安裝工程正式開工。據了解,省體育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對縣級市體育設施提出了“四個一”建設標準,即:一個1.5萬座的塑膠跑道田徑場,一個3000座的體育館,一個室內游泳館和一個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根據這一要求,同時為實現我市創建“體育強市“的目標,市委、市政府在出讓老體育中心土地的基礎上,重新征地154.27畝新建體育中心,總建筑面積為35170平方米,總投資約2億元。 至目前為止,體育中心工程建設已完成了規劃、論證、征地、規劃設計、地質勘測、初步設計及單體設計等工作。體育場的基礎及看臺的樁基工程已經結束。體育場、游泳館和全民健身中心的土建、水電安裝及體育館的樁基工程正在施工之中。預計體育場、游泳館和全民健身中心兩大主體工程年底封頂,2010年底體育中心力爭全面竣工。 市民健身點的建設,為全民健身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使得群眾體育活動的空間不斷拓展。目前,已經在全市建成晨晚練點420個,并實現鄉鎮、城市社區的全覆蓋目標,形成了完善的全民健身三級網絡體系,順利建成體育總會,全市體育協會達到12個。不久前,江蘇省體育局表彰了全省500個開展健身活動較好的健身點,我市包括國慶二村、鼓樓廣場、泰興公園、黃橋銀杏花園在內的5家健身站被表彰為優秀群眾健身活動站。 【百姓感受】清晨,鼓樓廣場周圍的商戶總是在一陣陣的音樂聲中開門,每天一大早,來這里跳舞、鍛煉的人總是那么多。今年已經76歲的楊菊英奶奶跳起舞來一點也不遜色于年輕人,三步、四步、拉手,談起來如數家珍,跳起來是那么的靈活。她告訴記者:“來這里跳舞已經近兩年了,剛開始只是為了鍛煉腿腳,現在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每天都要來跳上一會,然后才開始一天的忙活。” 其實,不僅是鼓樓廣場健身點,近年來,我市各地有很多群眾健身場都得到了快速發展。據市體育局統計,目前全市正常參加健身活動的市民達到6萬人左右,全民健身正在一步一步向目標推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