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江勇)元月6日下午,市農科所工作人員忙著優選花生種。“花生是我市的主要農作物之一,經濟效益也不錯,全市種植面積達8.3萬畝,但產業優勢并不明顯。”市政協委員、市農科所副所長謝吉先告訴記者,花生生產具有價格高、產量高、生態效益明顯等方面的優勢,每畝田可為農民增加凈收益1300元左右。 為凸顯花生產業優勢,謝吉先通過走訪農戶、參閱相關資料,提出了《關于大力發展花生生產,穩步提高種植效益》的建議,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視。市政府將花生種植列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對連片種植達到一定規模的基地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市農業局就花生加工及產業鏈延伸,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各項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的落實;市科技局對花生新品種示范應用和甜花生研究應用給予立項資助。 市政協辦公室主任王家龍介紹,市政協充分發揮自身包容性強、聯系面廣的優勢,把反映社情民意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各參加單位和全體政協委員深入群眾,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愿望和訴求,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以來,市政協向上級政協報送信息76條,其中被全國政協信息局采用3條,被省政協研究室采用6條,被泰州市政協信息處采用38條;向市委、市政府報送近65條。 針對市民提出的“加強市容市貌建設管理”、“加快城市節點建設”等愿望,市政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就城市建設規劃、長效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市委、市政府積極吸納委員建議,在市委十一屆八次全體會議上提出:按照“老城出新、新城更新、節點展新”的要求,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大氣、文明的新城區。規劃、建設部門根據發展目標,編制了3年城市建設規劃,確定了近20項城市節點景觀綠化等新建改建項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