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余華 特約記者 杜建彬 唐群建)社會保障維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維系著社會的安定。作為社會的“穩定器”,經濟運行的“減震器”和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2009年,我市把這項惠及民心的工程擺在優先位置,充分發揮社會保險的重要支柱作用,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社會保險體系,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社會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覆蓋面不斷擴大,社保已成為和諧泰興的促進器。 【上層決策】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二次年會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保增長、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為工作主線,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在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全面落實的同時,圍繞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突出抓好十個方面的實事工程。……二是社保安民工程……加快社會保險城鄉一體化進程,努力實現社會保障更加健全,勞動關系更加和諧;……切實解決城鄉低收入家庭就業、保障等問題……完善覆蓋城鄉、保障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傷有所助、困有所幫的和諧社會保障格局。 ――摘自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指標鏈接】 根據市政府泰政發〔2009〕25號《關于2009年全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責任分解的通知》,2009年,我市社保安民工程目標任務指標: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農民8萬人),完善被征地農民保障制度(新征地農民全部“即征即保”),進一步擴大社保覆蓋面。 【記者觀察】 2009年,市政府從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的高度出發,將社保安民工程列入惠民實事工程的重要內容,強化領導,精心組織,強力推進,先后出臺了《泰興市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泰興市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暫行辦法》、《泰興市被征地和自愿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社會保障暫行辦法》,在全市建立了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據了解,1-11月份,全市共新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8.51萬人,累計實現新農保參保人數22.6萬人。 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全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和就業局勢的穩定,我市及時出臺了《關于采取積極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局勢的實施辦法》,對企業減收社會保險費約1053.86萬元。 根據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承受能力,我市對參保人員醫療保險待遇也作出重大調整,住院治療最高報銷比例提至96%。同時,明確將新生兒也納入醫保報銷范疇。據統計,截止去年11月底,我市職工醫保已支付15520萬元,84736人次;大病救助已支付1356萬元,1315人次;居民醫保已支付524萬元,740人次;工傷保險已支付940萬元,753人次;生育保險已支付172萬元,793人次。 【百姓感受】 “新農保”試點一開始,河失鎮河頭村62歲的村民陳明春,就動員全家在全村帶頭參保,他的老母親不用繳一分錢保險,每月也拿到30元的高齡補貼。他算了一筆賬:按照政策規定,他一次性繳了8250元,從下個月開始,每個月能拿到100多元的退休工資。“不只是劃算,更主要的是年紀大了,有了‘安全感’。”據了解,目前,該村已有300多人開始享受養老待遇,130多人享受高齡補貼。 “我要感謝黨,感謝政府。要不是有醫保,我這把老骨頭怕難活了。”日前,原黃橋肉聯廠的一名下崗失業職工成風兵激動地告訴記者,近幾年,他一直靠低保金和擺小攤維持生活。今年4月,他到了退休年齡,正式辦理退休手續后,不幸患了輕度尿毒癥,住院花去4.97萬元,所幸政府已將他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最后醫保統籌基金報銷了4.15萬元。 “將關閉破產國有企業及困難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當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泰興在這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前不久,省醫保中心調研組實地了解情況后認為,我市的籌資模式、靈活參保機制值得各地學習借鑒。據了解,目前,我市255家國有(市屬集體)破產、困難企業1.3萬名退休人員,全部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