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科、各大企業及勞務中介公司了解到,我市不少企業開始遭遇“甜蜜煩惱”——經濟回暖了,訂單增多了,人手不足了,招人變難了。 眼下,我市很多企業有崗無人問,有單無人做,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管理處主任葛志兵介紹,用工單位難招人并非是我市缺乏勞動用工,反觀人力資源市場招聘會現場,一邊是人頭攢動,一邊是成群結對的閑人走來逛去,在這家單位問一下,那家單位看一下,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崗位,這就形成了市場職業供求結構上的矛盾,出現了“用工荒”現象。 勞務公司納悶:“怪了,人都去哪了?” “最近又高興、又煩惱啊!”旺泰勞務公司的老板王小姐做了多年的職介。高興的是,往年這時候,往往沒多少用工信息了,得一家一家聯系企業,今年手頭的用工消息多到數不過來;煩惱的是,招工需求多了,工人卻少了很多。 “現在來應征工作的人少了,工人很難找,特別是一線工人。”王小姐正為招不到工人交給企業而犯愁,很多企業已經在她那兒登記兩三個禮拜了,她還是“交不出人”。她說:“難怪企業都說‘用工荒’,在我看來,這次是幾年來最‘荒’的一次。” 一些企業實在招不到人,只好降低要求,漲工資來吸引工人。比如,年初試用期1200元,現在漲到了試用期1500元,要求低了一些,可還是沒多大作用。這讓王小姐很納悶: “怪了,人都去哪了?” 據了解,目前我市緊缺的工種主要有:技術工人及苦、臟、累的一線操作工,如機械類的電焊、車工、鉗工、磨工等缺口有1000人左右,工程安裝、冷作工等500人左右,化工操作工400人左右,縫紉工500人左右,操作工600人左右,體力工200人左右。 企業管理是根本原因 隨著經濟回暖,雖然有工作經驗的熟練工人又成了企業的香餑餑,但企業臨渴掘井、臨淵羨魚式的招聘方法讓不少應聘者望而卻步。 家住黃橋鎮八里村的小徐是名電焊工,自去年失業后和妻子靠賣蔬菜來維持一家的生計。最近,聽說很多企業都在招工,他就在很多勞務公司和招工市場報了名,來招的公司雖然不少,但都只是零時用工,生活還是難有保障。小徐說:“企業人少就招,人多就裁,我只想找一家用工長久、待遇有保障的企業。” 小徐的境況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工人與企業追求的相背。隨著我市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管理制度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不靈活、發展空間不暢通、激勵機制不明顯等諸多因素,致使企業“難留人”。 漲工資難解“用工荒” 關鍵要轉變用工方式 出現“用工荒”,企業就變成有米難炊,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為應對 “用工荒”,葛志兵提醒各大企業, 漲工資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用工荒”的,要從資源管理入手,提高職工隊伍的穩定性。 葛志兵建議各大企業,要構建企業吸引員工新機制,確立正確的用人觀念,積極創建吸引員工的有利環境;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精神,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以人為本,理解人、尊重人、關懷人、成就人,從充分信任員工、關心員工疾苦、為員工排憂解難等細節入手,在員工與員工、員工與企業、員工與企業主之間建立深厚的感情,從而使員工真正獲得一種歸屬感,不愿輕易離開企業;要重視與員工溝通和人際關系的改善,減少員工對企業的不滿,改進企業在員工管理上的缺陷,從而控制員工流動率在合理的范圍內,減少員工的盲目跳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