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曲霞鎮印達村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農民們正忙著采摘、包裝新鮮的大白菜運往全國各地,印達村的大白菜豐收了。 走進印達村420畝大白菜種植基地,十多位負責打包的女村民正忙著將一棵棵大白菜上的黃葉爛葉剝掉,放進塑料包袋中扎好,由專門負責田頭運輸的人員運送到田埂邊的汽車旁。一些周邊縣市的農民經紀人正等在田頭收購大白菜。 東臺市農民經紀人王如山介紹,這批貨主要發往東臺、無錫、常州,目前價格可以賣到3毛6一斤。 曲霞鎮印達村黨總支書記沙志龍告訴記者,今年的大白菜應該是豐收的,目前420多畝的大白菜已經銷出去400畝,畝純收入達到1550元,估計總收入在75萬左右,彌補了上半年毛豆欠產的不足。 據了解,2008年,這里還是大片的泡桐林。印達村為了發展高效農業,村里的合作社將村民們的農田全部流轉過來承包給外地人種植泡桐樹,誰知由于對市場了解不夠,再加上資金等原因,承包人丟下這片泡桐林跑了。后來種了420畝毛豆,由于品種選擇失敗,造成毛豆顆粒無收。 一次次的失敗,讓村委會一班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閑置下來的土地怎么辦?村民們的土地流轉款誰來給? 沙志龍告訴記者,在兩次失敗的情況之下,村兩委一班人的壓力非常大,他們上東臺,到海安,到蘇州、上海、常州進行調研,確定種植大白菜。他們還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所有風險全部由村干部承擔等一系列措施,將420多畝土地由村干部承包改種大白菜,另外300畝土地承包給上海人種植精品葡萄。3個月過去了,大白菜豐收了,精品葡萄園區的鋼架搭起來了! 沙志龍介紹說,目前,他們引進了18個能人到印達承包了1000畝土地來搞精品葡萄圓,目前,合同已經簽定,所有大棚的材料已經到場,3月份之前,1000畝的大棚全部栽種到位。 【記者感言】:正視風險 破解高效農業發展難題 曲霞鎮印達村是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他們發展高效農業的經驗和教訓,尤其珍貴。發展高效農業是一條農民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然而,這條道路并不平坦。發展高效農業涉及到品種、生產、管理、銷售、科技,包括土地流轉、資金、成本、規模,甚至天氣等,每個環節都存在著運作的變數,積累的難度。從這方面上看,高效農業可以說是高風險農業。眼下,全市高效規模農業蓬勃發展,地方黨政組織,各類農民經紀人、承包者,要高度重視,及早研究上述課題。真正做到勇者不畏難,智者不怕難,能者能解難,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迎接高效農業發展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