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3日、24日,市城管、環保、泰興鎮等部門組織赴上海長寧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調研和學習當地居民樓內餐飲業的整治與管理辦法,探索結合我市實際的綜合整治措施。 在當地環保部門的協調與配合下,市城管、環保、泰興鎮等部門代表、蘇利巷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先后走訪了上海市長寧區及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多處餐飲業一條街。從2002年起,上海市長寧區環保部門就著手探索居民樓內餐飲服務業綜合整治機制,經過幾年的摸索,目前轄區內居民樓內餐飲業綜合整治成效位列上海之首,相關投訴最低。 每到一處,城管、環保、泰興鎮等部門相關負責人都會聯系蘇利巷實際,有針對性地詢問整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現場查看整治效果,探討我市在具體整治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及整治效果。 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調研人員聽取了當地環保部門對居民樓內餐飲業整治長效管理措施的介紹,同時進入小區居民家中及經營戶餐飲店內,詳細詢問安裝油煙高空排放裝置的注意要點及細節。 圍繞對蘇利巷餐飲業整治過程中的怎么整、整得起、有效果、經營者與居民基本雙滿意的工作目標,調研組初步確定了下一階段的整治進程,并將在最短時間內與居民及經營戶協調,拿出整治方案及長效管理措施,達到整治要求。 【新聞鏈接】之一:高空排放 防油治噪 蘇利巷油煙排放及噪音污染擾民,讓當地居民反響強烈。如何解決這一難題,上海市長寧區及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空排放經驗值得借鑒。 在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街道轄區內,街頭巷尾遍布了百余家餐飲店,其中三十多家餐飲店集中在居民小區內。在位于虹古路上的一處小區內,十余家餐飲店操作間后的墻面上,一根根由鐵皮或者鋼板制成的管道直接伸到居民樓頂部,每個管道直接接到經營戶操作間內,實行油煙凈化后高空排放,廢水處理后排放到市政管網。 仙霞街道內的30多家居民樓內餐飲店全部實現了一家一管高空排放,這樣的排放方式也在其他街道得到逐步推廣,管道外觀設計也得到逐步改觀。 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天門潮新界小區內,28家餐飲店直接座落在居民樓下,并包圍著當地的大學校區。去年8月份以前,當地居民及高校師生意見很大,反響強烈。 從去年8月份以后,當地環保部門牽頭,組織專業施工單位進場設計,用鍍鋅鋼板安裝了主管道,經營戶分戶進入主管道,各支管室外安裝油煙凈化裝置,一管多戶高空排放的模式得到推廣應用。 【新聞鏈接】之二:部門聯動 長效管理建機制 居民區內餐飲業規范管理是個難題。只有多部門聯動,做到“有疏有導”,實現“長效管理”,才能既保證經濟效能、又提升環保功能,達到“兩全其美”之效。 記者在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街道采訪過程中,遇到了正在清洗排煙管的專業保潔人員,像這樣的保潔清洗,均由安裝管道及油煙凈化裝置的專業人員定期進行,保證了油煙的有效排放。而就在幾年前,環保及其他相關部門在實施規范排放要求時,也并非一帆風順。從2003年起,長寧區確定了飲食服務業綜合集中整治行動計劃,形成了由環保、工商、市容管理、城市監察、衛生監督、公安、所在街道等多部門參加的聯動機制,針對存在問題,開展專項及突擊執法行動,提高了執法的力度和效率。 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幾年的摸索,這里同樣建立了一整套部門聯動的長效管理機制,對于居民區的餐飲業規范管理常年不放松。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錦秀社區管理委員會社區委副主任鄒鵬介紹,平時,他們委托所在地的物業對這些經營戶進行日常監管,包括樓面管道的周邊保潔,都由所在的物業負責。如果有新增經營戶從事餐飲的話,物業發現將會在第一時間報告社區或者環保分局。 從法律程序上明確整改要求、技術上確定整改措施,源頭上強化控制、管理上部門聯動。突擊整改及長效管理過程中由經營者、業主及政府共同出資,共擔責任,實施居民區內餐飲業總量控制。兩地采取的措施,讓居民區餐飲業的持證率得到提高,排污防噪得到有效控制,經營者合法經營意識明顯增強。 【編后】: 從居民投訴到相關部門迅速成立專項整治小組,再到調查研究,科學決策,商討解決辦法及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小巷餐飲業擾民問題終于得以解決。解決的過程,也讓人了解了“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執政理念,更讓我們對治理蘇利巷有了更多的信心與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