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揚州大學農學院研究專家和泰州市旱作物研究所干部職工四個多月的協同作戰,日前,一種新型農作物“油莎果”在我市根思鄉繁育成功。 記者在實驗田看到,大批的“油莎果”在工人的挖掘下從泥土里探出了頭,這種果實形狀類似芋頭芽,不過個頭只比普通花生米大半截。據了解,“油莎果”對土壤要求低,十邊隙地、家前屋后、溝渠河坡都能種植,每畝產量在一千二到一千五左右,出油率達20%-30%。 揚州大學農學院研究員沈慶留介紹,它的用途廣泛,味道也比較好,有地下核桃之稱,還可以用來榨油,可以像豆油一樣使用,它的含油率比較高,還可以用來做生物柴油。 近年來,國內科研成果表明,“油莎果”提煉出來的油可以替代汽油、柴油,成為燃料油,“油莎果”的規模種植逐步得到重視。揚州大學農學院和泰州市旱作物研究所合作,從全國引進了25個“油莎果”品種進行繁育,經過篩選后確定優質“油莎果”在我市及周邊地區種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