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積極開展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建設工作,以創建促進農村環境的優化改善,村級經濟的發展,從而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 11月20日上午,記者在姚王鎮桑木村景觀河施工現場看到:河道已經清淤完畢,挖掘機來回忙個不停,河坡被削平、削深,即將砌上石駁護坡。這項投資50多萬元實施的環境工程,把400米的河道改造成了風光帶,成為桑木村又一個生態休閑亮點。 姚王鎮桑木村黨委書記蘆玲芳介紹,景觀河里面還將建設垂釣中心、娛樂中心,發展花卉苗木和旅游觀光,讓老百姓享受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和桑木村一樣,我市相當一部分鄉鎮結合實際編制環境保護規劃,對全鎮大氣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建設進行明確部署。到目前為止,全市已經建成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泰州市級7個。此外,部分村組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力度,生態型貢獻份額占全村三業總產值的比重越來越大。張橋鎮西橋村從2000年開始生態村創建,在全村2800畝耕地100%實現了銀桑、銀柿、銀經間套復種模式的基礎上,路道、橋梁、河道整潔、美觀,改水改廁、污染物生態利用達到國家標準。 到目前為止,我市共投入近20億元,組織實施了52項生態工程項目。全市已建成6個省級、19個泰州市級生態村,劃定重要生態功能區面積206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5%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