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堅持發展綠色經濟的理念,嚴把準入關,不斷提高項目進區門檻,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性強、無污染或輕污染的項目促進了我市的產業升級。 11月16日,記者在市揚子醫藥化工有限公司5000噸醫藥中間體擴產項目施工場地看到:工人們正在邊建設冷卻塔和反應釜,邊安裝相關設備,項目明年1月份可望竣工投產。 據介紹,該擴產項目起初打算采用公司原有的鐵粉還原法生產,污染重,被市環保部門審批時當場否決。此后,該公司投入1200多萬元,引進法國先進的加氫還原生產工藝。市揚子醫藥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小平介紹,雖然加氫對氨一次性投入達1.2個億,但效益非常明顯,一年少了6萬噸的固體廢棄物,現場環境大大改善,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近年來,我市還堅持從源頭抓起,持續改善生態,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化工項目引進門檻,同時注重項目審批關,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其中,產業鏈項目實行了優先進入,化工類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類項目。 市環保局局長官新民告訴記者,除開發區外,任何化工項目不允許落地,并把進區項目的投資強度提高到三億元以上。還嚴格執行了環保“第一審批權”,做到“三個不上”:不上重污染項目,不上有污染、難治理項目,不上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對不符合環境法律法規、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對選址、選線與規劃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項目,一律不批;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地區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群眾反應強烈的項目,一律不批。對重大、敏感項目,堅持由局建設項目審查領導小組和專家小組共同把關。自2007年以來,我市共勸退、拒批這類項目100多個,總投資額達30多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