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京劇,一些人想到的是《蘇三起解》或者《沙家浜》等一些經典節目,作為京劇傳統校的市迎幸實驗學校,最近新編了融學生行為規范、歷史知識于一體的京劇《好兒郎當自強》。 每個星期,迎幸實驗學校京劇隊的30多名小同學總要花上兩到三小時排練節目。由于節目融入了演唱、表演、吟誦等多種形式,而且表演人員較多,排練起來頗有難度。指導老師蔣亞玲介紹,訓練的時候,學校一方面注意要讓以前唱過傳統京劇的學生轉變唱法,還注重了對沒有任何表演基礎的學生進行表演身段的強化訓練。 京劇《好兒郎當自強》,整篇曲目分為五個部分。歌詞中,通過頭懸梁椎刺股、蘇武牧羊等典故的穿插,揭示了敗由奢侈成由儉、寶劍鋒從磨礪出等人生哲理,表演時,生、旦、凈輪番登場,在說唱中,同學們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