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歲的趙新芳退居二線已經7個年頭。7年來,她依然獨立分管溪橋鎮農業和農村工作,并兼任鎮農業助理和農技服務中心主任。2000多個日子里,趙新芳以始終如一的熱情和踏實的作風,引領全鎮干群大力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形成了韭菜、葡萄、銀杏酒等十八個特色農業項目。 趙新芳,2000年任溪橋鎮黨委副書記,在任期間,她三年磨一劍,使溪橋鎮各項農業、農村工作走到了全市前列。2004年,溪橋鎮被授予“全省糧食生產先進鄉鎮”,溪橋鎮農業經濟連續獲得泰興市目標管理一等獎。2002、2003年趙新芳被泰興市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2003年,退居二線任主任科員的趙新芳沒有激流勇退,按照市、鎮組織的安排繼續奮戰在農村一線,帶領全鎮干群打響了高效農業的攻堅戰。 【故事】:四季韭菜成為溪橋鎮的又一張“名片” 11月9日,溪橋鎮陳橋村規模韭菜種植基地上,來自揚州市場的客商正在收購韭菜,據介紹,每天到溪橋鎮收購韭菜的客商不下于30名。 溪橋鎮群眾有種韭菜的傳統,但都是家前屋后栽植,面積不大,收割茬次不多。2004年初,趙信芳先后到河南、無錫等韭菜產地進行了蹲點學習和考察,引進了久保、平豐等優良品種,并在鎮農技站基地親自參加試驗試種,獲得成功后向農戶推廣。 溪橋鎮陳橋村種植戶印金文介紹,今年的韭菜已經割了六刀,每刀2000斤左右,每斤價格在七角錢左右,畝產效益達3000元。 2005年底,溪橋鎮韭菜已經發展到了1500多畝,這時本地韭菜市場已經飽和,出現了韭菜難賣的問題。趙新芳因時而動,組建了溪橋鎮蔬菜產銷合作社,把所有種植戶納入合作社管理,統一品種、統一銷售、統一銷售。她帶領合作社一班人披星戴月,先后到上海、南京、蘇州、揚州等各大蔬菜批發市場進行調研,吸引了大批客商到溪橋鎮來批發蔬菜。 溪橋鎮是國內外知名的“提琴之鄉”。如今,趙新芳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規模農業,以四季韭菜種植為該鎮“一鎮一品”的首要項目,成為溪橋鎮高效種植業的一張名片。 其實,說起趙新芳和她的高效規模農業還有許多。近年來,溪橋新開發掛面、豬副產品、銀杏酒、秸稈燃料塊、木材等農產品加工項目18個,并建立全省“蘇太豬”良種繁殖基地,注冊了“溪橋蟹”、“興良牌蔬菜”等商標,高效農業、品牌農業的崛起,拓寬了溪橋鎮農民的增收渠道,溪橋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3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7299元,凈增3980元。 【評價】:溪橋鎮錢葛村黨總支部書記陳明生評價趙新芳說:“趙書記雖然退居二線,但她仍然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她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的精神潛移默化感染了我們,是我們基層干部學習的榜樣。” 溪橋鎮南殷村韭菜種植戶呂友告訴記者:“趙書記經常騎摩托車在基層轉,有的時候幫我們指導指導,問長問短,這樣的書記真的是少有啊。” 溪橋鎮南殷村黨總支部書記殷建成告訴記者:“趙書記在我們溪橋鎮這個十年來,抓農業農村工作是個工作狂,對農業、農村工作工作一環套一環,井井有條,使我們溪橋鎮的農業農村工作走到了全市第一。” 【感悟】:再有一個多月,趙新芳即將正式退休,退居二線的7年中,她嘗盡了高效農業發展的千辛萬苦,但得到的是溪橋鎮高效農業的迅猛發展,對于過去的付出和回報,她感到非常欣慰。 趙新芳告訴記者:“我深感負重方能奮進,實干才能興業。人生的價值要在奮斗中體現,有事業追求的人永遠是快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