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水稻收獲的季節,馬路依然成為一些農民的曬場,給交通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日前,一名女子在下夜班途中,經過馬路曬場時,不慎摔傷,失去了記憶,連丈夫都不認識了。 梅雪萍在河失鎮一家飯店打工,10月25日晚上7點50分下班回家,途徑城黃公路河失鎮電器沖件廠門前時,電動車行駛到馬路邊晾曬的稻谷上,滑倒在地。 記者看到,事發現場還留有梅女士跌倒后嘔吐的痕跡,惹禍的一堆稻谷已經被堆放到了路邊。王愛民介紹,現在這堆稻谷沒有人敢來收。 附近群眾說,是誰將稻谷曬在路邊的,他們也不知道。 經過中醫院診斷,梅雪萍顱腦受傷,目前正在進一步治療。市中醫院醫師陳磊介紹,目前她的病情比較重,額顳葉損傷之后產生了精神癥狀,反映比較遲鈍,有時家里人喊她,她都不認識。 目前,交警部門和公路管理部門正在處理此事。 梅雪萍的遭遇讓人同情,但因為馬路當曬場引發的交通事故并不是個案。雖然明令禁止,卻難以消除,“馬路曬場”已經成為季節性話題。 【點 評】 馬路曬場是年年禁、年年照舊,原因何在?農戶有農戶的苦衷,管理有管理的難度。記者在此呼吁,解決馬路打糧曬場問題應堅持疏堵并舉,毗鄰馬路——特別是國道、省道的村莊,應當利用荒地辟出打糧場地,引導農民充分利用門前庭院,解決曬糧難問題;同時,有關部門應當強化交通安全教育,通過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導農民增強交通安全意識,自覺杜絕將馬路當曬場的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