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聞名的銀杏之鄉,白果是泰興的標志,也是泰興的驕傲。但近年來白果市場價格一路走低,使我們這個白果豐產地深感無奈。又到了收白果的季節了,今年的白果行情又是怎樣的呢? 10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宣堡鎮的銀杏交易市場,市場里冷冷清清,只看到很少幾個果農在和收購商討價還價。陳寶民是這個市場里較大的收購商,他從2002年市場開辦之初就在這里收購白果,他說今年是他遇到的最冷清的一年。 目前一級白果的收購價格從開始時的每斤1塊8升為2塊2,與去年同一時期相比提高了6毛錢,但即便如此收購行情依然冷清。收購商們分析說之所以出現目前這種現象,是因為今年白果的產量大幅度下降,果農沒有白果賣,也不樂意賣白果。據初步統計,今年的白果產量可能只有去年的一半。 大家普遍認為,造成目前產量下降、交易低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白果的價格偏低,果農失去了信心。 在宣堡鎮西宣村,記者見到了70歲的馬春甫老人正在慢悠悠地打著白果。他說今年春天他家的白果樹根本沒有打花,也沒有盼著有好的收成。 以前這時候馬春甫老人都是請人幫忙打白果,從去年開始,他就自己動手了,對于這些白果能賣出多少錢,老人說他已經不在意了。 而宣堡鎮季溝村村民孔振華,不久前索性扒掉了屋前的兩棵白果樹,她說村里有些人家扒掉的樹比她家還要多還要大。 在宣堡鎮,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些白果樹上掛滿果實,卻沒有人過來采收。打花少了、管理松了、采收積極性低了,如此一來,銀杏交易市場的冷清成為必然。 面對如此低迷的收購價格,收購商們說他們和果農們一樣也非常無奈。 【點評】銀杏之鄉,遭遇這樣的尷尬,實在是令人痛惜。如何進一步發展我們的銀杏產業,向高科技、深層次開發,一直是我們泰興人關注的話題,這也是一個大難題。但果農的利益要維護、銀杏之鄉的榮譽要維持,這就是我們不得不去挑戰的難題。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銀杏的春天會再次來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