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曾被稱為“天下第一難”,難就難在“多子多福”、“生男生女不一樣”上,深層次又難在農村養老和傳統文化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認真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精神,全面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各項工作與政策,現在全市計劃生育率達到99.03%。 10月16日上午,蔣華鎮上元村村民劉金桃帶著懷孕的女兒,來到蔣華鎮計生辦進行系統體檢。女兒從懷孕開始就定期接到計生部門的免費檢查通知,母親劉金桃不僅高興甚至還有點羨慕。她告訴記者,過去的檢查主要是防止計外生育,是為了抓超生超育,沒有現在檢查得全面。現在的技術高,設備齊全。 今年以來,蔣華鎮計生部門組織全鎮49歲以下1萬多名育齡婦女參加了婦檢,還有不少人專程從外地趕了回來。 近年來,我市各鄉鎮的計生部門在育齡婦女新婚期、孕育期、妊娠期、避孕期、更年期都會進行3-4次婦科病免費檢查,政府在這個方面的投入每年要達到400多萬元。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我國正處于人口的快速增長期,抓計劃生育成為農村基層的硬任務。15年里,從運動型的計生政策到管理型的計生政策,每個階段都把搞宣傳、抓超生、強行節育、防止選擇性引產作為工作的主要手段。從事計生基層工作30多年的老計生員潘迎娣感慨:前面的10多年里她就一直扮演著“抓小偷”的“警察”角色。 在國家基本國策強力推動的同時,我市也加強了計生服務轉型。20年前計生服務“雙月查,當月清”,以查環查孕為重;1998年以后實行“三查一治”,查治婦女病關注女性生殖健康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世代服務”機構在市、鎮、村相繼建立:知識培訓和普及、疾病查治、孕前指導、出生缺陷干預,免費手術、免費治療、免費發放藥具。各項計生優惠政策、農村新型養老保險逐步推開,社會生產力的飛速提高,物質財富的較大豐富,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廣大農村育齡婦夫的后顧之憂。 2005年,“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的口號響徹大地,計劃生育家庭開始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從2005年6月份全市第一批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款發放,到今天,8805名獎扶、特扶對象已經受益1432 .8萬元。 【數字鏈接】:計劃生育政策施行40多年來,我市共少生人口30多萬人;減少教育投入約4億元;節約社會撫養費150萬元;節約耕地1500畝;全市人均增收1000多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