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發展,60年的變化,對于普通群眾來說,60年來最大的變化,莫過于農戶搬進了城里的商品房。 今年62歲的蔣蘭芳40年前結婚時,一家人僅僅住在兩間42.5平米的平房內,加上房屋位置不好,每天連曬衣服都很困難。 蔣蘭芳告訴記者,那時的房子前面一間是五架梁,后面一間也是五架梁,是“日不見太陽,夜不見月亮”,曬衣服都沒辦法曬,總要架到很高的地方,用凳子站起來去曬衣服。 那時候,老百姓常用“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來描述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城里人大多是企業、單位分配住房,常常是一家老少幾代擠住在一套幾十平米的房子里,艱苦和辛酸可見一斑。 1998年,生活條件逐漸好起來的蔣蘭芳終于在市區永興小區購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套房。回想起40年前一家子擁擠在一起生活的情景,蔣阿姨連聲感嘆:現在居住條件變化太大了。現在,在城里擁有100多平米“四居室”商品房的居民比比皆是,小康人家該有的電器、家俱也一應俱全,廣大市民真正過上了富足、安逸的現代都市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 |
